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緬甸內戰及諸民族獨立戰爭



作者:朱志德

緬甸內戰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以前
印中半島,可以看做數批南下外族的征服
原住民是矮黑人,也就是現在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的原住民
第一批是南島語族,建立占婆、扶南、馬來亞
第二批是南亞語族,建立越南、柬埔寨(吳哥)、孟族(白古)
第三批是壯恫語族,建立撣國(阿瓦)、泰國(暹羅)、寮國
第四批就是緬甸,東吁王朝一度幾乎征服整個印中半島,但被其他民族趕了回去;貢榜王朝意圖再次擴張,結果不幸惹到殖民印度的英國,因此亡國。

為了抑制人數較多的緬人,英國人因此採取扶持少數民族的體制。不甘心被英國統治的緬甸,於二戰時期加入日本那邊(翁山蘇姬之父翁山將軍帶領),而少數民族則站在英國人那邊,雙方早已武裝衝突。

戰後緬甸即將獨立時,翁山將軍在英國人的協調下,簽訂彬龍協議,同意與少數民族合組聯邦,並保留未來各族獨立的權力,結果翁山遭到刺殺。

為了鎮壓崛起的緬甸共產黨以及發動獨立戰爭的各少數民族,緬甸政府逐漸走向黨國體制、軍事獨裁。而失勢的議會各派,則推舉翁山蘇姬為代表,以遊行抗議、國際宣傳等方式爭取恢復民主選舉。

緬甸軍政府軟禁翁山蘇姬,相當於蔣介石軟禁胡漢民,一個毫無武裝的前朝大老,除了激起同情,政治上力量不大。

蔣介石真正盯著的,是滿蒙疆藏的少數民族、各省軍閥、流竄的中共、有錢的租界滬港,以及背後的蘇聯、日本、歐美外國勢力。

然而企圖統一的黨國政府,和爭取獨立自主的民族地方武裝,同時接受列強的武力、經濟等"秩序輸入",作為代理人戰爭的棋子,並無法為所欲為,只能從一個平衡轉到另一個平衡。

只要回顧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就能理解緬甸軍政府在做什麼了。

對於西方世界而言,二戰時與盟軍並肩作戰的克欽人、羅興亞人,跟二戰時投靠日本人的翁山將軍的女兒比起來,前者更像是自己人。

緬甸軍政府(中央平原,藏緬語族,上座部佛教)

緬甸國防軍

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緬甸軍政府的政黨)(1962-1988)

民族團結黨(緬甸軍政府的政黨,軍官保守派)(1988-)

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緬甸軍政府的文官組織,相對改革派)(1988-)

聯邦團結發展黨(緬甸軍政府的政黨,相對改革派)(2010-)

緬甸反對黨(中央平原,藏緬語族,上座部佛教)

全國民主聯盟(翁山蘇姬與8888民主運動的政黨)

8888民主運動(主張和平演變,1988-)

全緬學生民主陣線(主張武裝鬥爭,1988-)

緬甸學生鬥士 (主張武裝鬥爭,1999年–2013年)

緬甸共產黨(中央平原,藏緬語族,共產主義)

白旗共產黨 (1948年–1988年)

紅旗共產黨 (1948年–1978年)

華人(東北部山區,漢語族,華人民間信仰)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泰緬孤軍) (1950年–1961年)~親中國國民黨勢力

緬甸/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1989-)~親中國共產黨勢力,來自白旗共產黨彭家聲部隊

欽邦少數民族(西部山區,藏緬語族,基督教為主)

欽民族軍(1988-)

庫基民族軍(1988-)

佐米革命軍(1997-)

若開族(西部山區,藏緬語族,上座部佛教為主)

若開軍(2009-)

若開民族軍(2010-)

若開解放軍(1968-)

若開共產黨(1962-2004),來自紅旗共產黨Kyaw Zan Rhee和Bo Maung Han部隊

羅興亞族(西部山區,印歐語系,伊斯蘭遜尼派)

若開羅興亞救世軍(2016-)

阿拉干羅興亞伊斯蘭陣線(1986-1998)

羅興亞聖戰者 (1948–1961),親近蓋達和ISIS

羅興亞解放黨(1972-1974)

羅興亞民族軍(1998-2001)

羅興亞愛國陣線(1974-1980)

羅興亞團結組織(1982-1998)

克欽族(東北部山區,藏緬語族,基督教為主) 

克欽獨立軍(1961-)

克欽新民主軍(1989-2012):來自白旗共產黨丁英部隊

克欽保衛軍(1961-2010)

撣族(東北部山區,壯恫泰語系,上座部佛教為主) 

撣邦軍(1964-1976)

孟泰軍 (1985–1996):該武裝由金三角大毒梟坤沙建立,最高峰時兵力曾達兩萬多人。「撣邦共和國」成立後,實際上形成了借撣族名義,而華人掌權的局面,導致撣族人的不滿,蒙泰軍不斷內訌分裂。罌粟種植導致周邊軍閥的覬覦、國際社會的抵制,最後在內外交困下被迫投降緬甸軍政府。

撣邦民族軍 (1995–2005):昭袞姚脫離孟泰軍

撣邦聯合革命軍(??-1996)

北撣邦軍(1971-):撣邦軍戰敗後,北方部隊先投靠緬共之後又脫離,並與南撣邦軍重組撣邦軍

南撣邦軍(1996-):撣邦軍戰敗後,南方部隊先加入坤沙孟泰軍,孟泰軍投降後,昭耀世於撣邦中部成立,並與北撣邦軍重組撣邦軍

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1989-):來自白旗共產黨林明賢部隊

紅撣民族軍(2016-):來自緬甸反對黨,主張武裝鬥爭的全緬學生民主陣線,因民族因素脫離

撣邦共產黨(1956-1958)

克欽邦、撣邦其他少數民族(東北部山區)

德昂民族解放軍(藏緬語系,上座部佛教為主)(1992-)

勃歐民族軍(藏緬語系,上座部佛教為主)(1949-1991)

勃歐民族解放軍(藏緬語系,上座部佛教為主)(2009-)

拉祜民主聯盟(藏緬語系,上座部佛教為主)

佤民族軍(孟柬越語系,上座部佛教為主) (1969-)

佤邦聯合軍(孟柬越語系,上座部佛教為主)(1989-):來自白旗共產黨鮑有祥部隊

克耶族(東南部山區,藏緬語族,基督教為主)

克倫尼軍(1949-)

克倫尼民族人民解放陣線(1978-2009)

克倫族(東南部山區,藏緬語族,基督教為主)

克倫民族聯盟

克倫民族解放軍(1949-):克倫民族聯盟的主要武裝,持續作戰

克倫民族防衛組織(1949-):克倫民族聯盟的主要武裝,暫時停火

克倫民主佛教軍(1994-2010):因宗教因素脫離克倫民族聯盟,投靠緬甸軍政府

克倫民主佛教軍5旅(2010-):反對與緬甸軍政府合作,繼續作戰

上帝軍 (1997年–2006年)

孟族(東南部山區,孟柬越語系,上座部佛教為主)

孟民族解放軍(19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