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系列書籍是《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作者是Yuval
Noah Harari 哈拉瑞,以色列歷史學家,於英國牛津大學學習中世紀史與軍事史,回國後鑽研世界史
作為來自一神信仰背景的猶太人,卻能在書中理性評價法西斯主義,推崇多神教的包容,以及佛教的禪定。
《人類大歷史》一書的書名 Sapien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後半段又可譯為《人類簡史》,有向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致敬的意味
前半段的 Sapiens,來自現代人的學名
Homo Sapiens ,是”智慧”的意思
《人類大歷史》
認知革命
不過是種動物
1.
現代人類的分類: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包含魚、蛙、蜥、鳥)、哺乳綱(所有長毛髮的獸類)、靈長目(包含猴子和長臂猿)、人科(包含所有的猩猩)、人屬、智慧種。600萬年前,某種猿類的後代,留在森林的成了黑猩猩和巴諾布猿的祖先,走向草原的成了人類的祖先
2.
雖然現在只有一種”人”,但這個世界上曾經同時存在很多種”人屬”動物,歐洲和西亞的尼安德塔人、東亞的直立人、東南亞的梭羅人和弗洛瑞斯人、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人、非洲的巧人、匠人、魯道夫人和智人(我們的祖先)。他們有各式各樣的外型和生活方式,就像現在有很多種獼猴一樣,唯一的不同是,他們全滅絕了,只有我們留下來。
3.
250萬年開始直立行走並使用石器,200萬年前走出非洲,80萬年前開始用火並狩獵,15萬年前智人出現,7萬年前智人的器具出現多樣性並且開始擴展至全世界,同時期其他”人屬”開始滅絕。如果其他人屬物種還在,我們將會如何看待他們?對我們的政治、宗教和社會又有何影響?
知善惡樹
1.
人類語言的功能:(1)更精確地描述周邊的事物 (2)講八卦,知道周邊的人誰可以信任 (3)構建想像的共同體,如國家、企業、宗教,使人團結合作
2.
人類的特性:大規模且靈活的合作。螞蟻蜜蜂能大規模合作但死板不靈活,狼和黑猩猩能靈活合作,但只能小規模,無法和陌生人合作。
3.
以公司為例:看不見摸不著,設備壞了可以再買、員工離職了可以再招、資金沒了可以再募,但只要依法強制解散,雖然人還在、設備還在、資金也還在,公司卻不復存在了。
亞當夏娃的一天
1.
採集狩獵生活:活動範圍廣、食物多樣化、工時短(3天打獵一次、每天採集6小時)。但跟不上隊伍的老幼病殘容易被拋棄。
2.
泛靈信仰:相信萬物有靈、人和動物平等。
3.
其實生活方式和黑猩猩猩差不多,農業發明前所有人都過這種生活。
毀天滅地的人類洪水
1.
歐亞非的動物因為與人類共同演化因而對人類敬而遠之,澳洲、美洲的大型動物卻不知危險,人類登陸後就在2000年內滅亡了
2.
環保團體認為工業革命前各地原住民的”天人合一”、”資源永續”、”與動植物和平共處”只是妄想,事實上滅絕早已發生,只是我們渾然不覺。
農業革命
史上最大騙局
1.
農業的好處:更少的土地,提供更多能量,養活更多人口
2.
農業的壞處:
糧食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且過度倚賴少數食物,造成營養不均衡,如蛀牙、身高降低、兒童死亡率增加、飢荒
與家禽家畜共同生活,導致寄生蟲感染及傳染病增加
活動範圍、生活作息全被作物綁死
不用所有人耕作,有些成了技術專家帶來好處,有些卻變成剝削的統治階級
3.
農牧業的限制:適當的氣候與地形、容易被馴化的動植物、方便傳播的路徑
蓋起監獄高牆
1.
採集者自由移動、注重當下的生存,農牧者定居一地,擔心未來的收成。
2.
農業使人口增加,但糧食和耕地有限。搶奪糧食與耕地爆發戰爭,統治階級逐漸形成,以軍隊對抗外敵,以法律維持內部秩序。
3.
人被自生創造出來的財產、房屋、城牆、國界,乃至無形的秩序層層綁住。
大腦記憶過載
1.
大腦的特性:記憶容量有限、容易遺忘、轉述容易失真、不善處理數字等等。維持政權運作的許多重要資訊很難如實記憶及傳承。
2.
數字、結繩、符號只能部份表義。要完整記錄語言,必須分析音節結構,許多人類社群因此沒有文字。
3.
發明文字紀錄語言仍無法有效處理資訊,還需要編纂、複製、分類等技術和專職人員。
歷史從無正義
1.
偶然的歷史事件,使某些族群取得優勢地位,接著創造文化制度,來鞏固優勢地位。父權制度、種姓制度、黑人歧視法、官方宗教都是類似的產物。
2.
階級能維持秩序,但也使得一部分人遭到歧視與壓迫。宣稱天生、命定、正當性,實際上並沒有生物學和邏輯學上的依據。
人類的融合統一
人是唯一遍布全世界的物種,為了適應不同環境,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文化。然而在農業革命以後,作者認為有三股力量逐漸把不同的文化統合起來,最終形成全球化的現代世界,這就是金錢、帝國和宗教。
金錢的氣味
1.
不是硬幣、鈔票的實體,而是一種概念
2.
可以比較、代表其他物品的價值,減少以物易物的麻煩
3.
方便儲存、方便攜帶
4.
因為其他人相信有價值,所以我也相信。
帝國的願景
1.
統治多種民族,疆域靈活變化。
2.
帝國有利有弊:維持安定,促進境內的思想、人口、貨物、技術的傳播。但在征服的過程中,被征服者的死傷與文化的破壞難以避免。
3.
帝國循環:一小群人建立一個大帝國,將其文化推廣,使屬下的諸民族認同。屬民逐漸同化後,以帝國共同價值為名,追求平等地位,帝國開國者失去主導地位。舊帝國崩解,各國融合了自身文化和帝國文化,建立新的帝國。
宗教的法則
1.
宗教相信有超越人類的秩序與真理,作為人類的行為規範和價值觀的基礎。
2.
有神教:泛靈信仰、多神教(心胸開放包容異己)、一神教(常以暴力消滅異己)
3.
自然律:希臘哲學(知識真理)、印度吠陀(解脫輪迴)、先秦諸子(社會秩序)
4.
人文主義:自由主義(注重個人身心的自由)、社會主義(注重人與人的平等)、進化主義(注重人類整體的進步)
5.
綜攝syncretism:宗教發展過程中,會融合其他宗教的思想與儀式。如一神教的基督徒可能同時相信二元論的魔鬼,禮敬多神教的聖人,相信泛靈信仰的鬼魂,又學習希臘哲學,相信人文主義提出的人權、民族等等。
科學革命
最近500年的世界出現的重大變化,包括科學革命、地理大發現、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現代國家
發現自己的無知-科學革命
1.
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
2.
以數學為工具,觀察、歸納、實驗,形成理論
3.
新的理論產生新的技術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地理大發現
1.
不是征服已知的鄰居,而是征服未知的遠方
2.
征服獲得新知,新知鞏固征服
資本主義教條
1.
預支未來,打造現在
2.
生產的賺到的利潤,繼續投資生產
3.
成長至上、消費至上
4.
使用新科技,開發新資源,加強舊資源的利用效率
5.
副作用:壓迫奴隸與勞工、金融危機周期出現
工業的巨輪
1.
新能源:石化燃料、電力-不受日夜和季節變化限制,能持續運轉。
2.
第二次農業革命:耕耘機、肥料、殺蟲劑、冷藏、運輸,使得農作物產量增加、保存時間更長、更快的速度送到遠方,養活更多人。
3.
流行:鼓勵消費”新產品”,拋棄舊產品
一場永遠的革命-現代國家
1.
標準時間的出現,生活節奏更快
2.
傳統社群減弱,個人自由增強,但遠不及國家和市場的力量
3.
民族主義,取代傳統社群,成為團結陌生人的方式
4.
社會變動極快,年輕時使用的科技和堅信的價值觀,可能沒幾年就被取代
最後的收尾,下一本書的開頭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冷戰結束後,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長壽及富足,因為饑荒、瘟疫、戰爭而死的人越來越少。但和過去的人相比,現代人並沒有比較快樂。
1.
從演化的觀點,快樂的感覺不可能持久,否則會失去覓食、繁殖和逃離危險的動力,造成個體的死亡與物種的滅絕。
2.
埃及人推翻了穆巴拉克總統,雖然在他的統治下生活過得比法老王時代還好,但人民比較的對象是同時期的美國總統。
3.
傳統宗教鼓勵人們知足常樂,但現代社會催促大家工作、鼓勵大家消費。
智人末日
另外,智人的歷史或許即將終結,生物工程、半機械人工程和資訊工程很可能將一部份人改造,甚至取代人的地位
1.
生物工程:編輯人類的基因,減少疾病、促進”健康”
2.
半機械人工程:以機械替代損壞的器官,甚至更強韌
3.
資訊工程:電腦取代人腦,資訊儲存量更高、計算決策速度更快
《人類大命運》
三大議題
舊三大議題:饑荒、瘟疫、戰爭
癌症死亡人數遠超過瘟疫
中風、心肌梗塞死亡人數遠超過饑荒
事故傷害與自殺死亡人數遠超過戰爭、他殺和恐怖攻擊
人類平均壽命從40歲延長至80歲
新三大議題:永生、快樂、神性
既然平均壽命翻倍,科技能否讓壽命再延長?
生活更富足了,卻不快樂,科技能否解決此問題?
科技最終會把人類改造成什麼樣子?成為神嗎?
智人征服世界
泛靈信仰:神-人-動物 平等看待
傳統宗教:神-人-動物 三個階層
人文主義:人-動物 人把自己當神
智人賦予意義
說書人
用想像扭曲現實
一對冤家
宗教要求相信,哲學主張懷疑。
宗教轉型成人文主義,哲學轉型成科學革命,共同組成現代社會
現代的契約
要實現目地,必須依靠經濟成長
使用新科技,開發新資源,加強舊資源的利用效率
人文主義革命
自由主義政治:選民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自由主義經濟:顧客永遠是對的
自由主義美學:藝術家和觀眾覺得美,就是美
自由主義倫理:相信你內心的感覺
自由主義教育:自己想、自己思考
二戰及冷戰:人文主義宗教戰爭,法西斯主義與社會主義挑戰自由主義
智人走向失控
自由意志不存在?來自內在遺傳結構、外界環境刺激、隨機
大數據做的比自由意志更好?
可能的未來1:超人(神)-普通人(動物)
可能的未來2:大數據(神)-人(動物)
《21世紀的21堂課》
引言 清晰的見解就是力量
第一部 科技挑戰
1.
理想幻滅
2.
工作:機械化取代勞力的工作,人工智慧取代勞心的工作。失去工作的人要另外找尋生存的意義。
3.
自由:聽大數據的,失去了自由;不聽大數據的,作出的選擇可能比他人差
4.
平等:地主擁有土地、資本家擁有工廠、科技公司擁有大數據,都會造成階級的不平等。
第二部 政治挑戰
5.
社群:線上社群與線下社群
6.
文明:全世界有類似的政府組織、金融貨幣、科技學術。
7.
國族主義:國族主義解決國內問題,但無法解決全球有共同的議題-核戰、生態危機、科技顛覆。
8.
宗教:宗教無法解決科技、經濟和政治問題,但能給人”身分認同”
9.
移民
(1)
地主國是否允許移民進入
(2)
移民該入鄉隨俗還是堅持傳統
(3)
要多久、改變到甚麼程度,地主國才會接納移民為自己的公民
(4)
雙方的履行程度
(5)
承認文化差異確實存在
第三部 絕望與希望
10. 恐怖主義:媒體散布恐慌、政府過敏反應,造成的破壞比恐怖主義本身還高
11. 戰爭:全球化貿易的利潤,遠超過征服對方的收益,還得付出重建成本。然而戰爭爆發通常是非理性的。
12. 謙遜:世界不是繞著你轉,你的國家、民族、宗教、文化只是相對真理,在歷史長河中可能無足輕重。
13. 神:信眾的行為決定了神的價值。信眾如果煽動仇恨,就是敗壞宗教的形象。
14. 世俗主義:真相、同情、平等、自由、勇氣、責任
第四部 真相
15. 無知:人類以群體累積的知識越來越多,但個人的能力卻變少,越來越依賴每個人的專業來互助合作。
16. 正義:群體偏見,你的正義不是我的正義
17. 後真相:
資訊真假參雜
如果要得到可靠的資訊,必須付出高昂代價。免費的訊息代表你是商業產品
科學文獻的可靠性比新聞高
18. 科幻小說
科技的發展與科幻小說的想像不同,可能讓人把注意力放在錯誤的問題上
第五部 生命意義
19. 教育:人類的壽命增長,而科技變化更快。不只老人家的經驗不再有用,小時候學到的東西沒過幾年就過時了。穩定成了奢侈品,變化帶來壓力。
填鴨式教育不如終身學習。批判性思考、溝通、合作、創意的重要性增加
20. 意義:每個人打造自己的身分認同、賦予人生意義。
21. 冥想:觀察與了解自己的心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