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字型散步Next》~從台灣日常出發,無所不在的中文字型學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字型散步Next》,副標題是"從台灣日常出發,無所不在的中文字型學",作者是柯志杰和蘇煒翔。

字體字型的重要性在哪?相較於字母,方塊字的設計和使用需要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各種字體字型有何特色?在什麼場合使用最佳?背後有哪些故事?

如果您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話,這本書適合找來閱讀。

書籍的前半部,作者帶領讀者走訪大街小巷、翻閱書籍文獻,讓大家觀察字型的多樣性、功能特點和演變。就拿我們常見的明體、楷體和黑體為例,裡面就蘊含豐富的歷史。

楷體出現的最早,是唐代將毛筆書寫轉成雕版印刷的結果,因此各有特色,而目前所使用的標楷體,是經過眾多業者和學者協商後的結果,易於公文辨識閱讀,但卻犧牲原有的藝術感,因此如果是要題字的場合不建議使用。而台灣民間常用的招牌,除了自行書寫,劉元祥的商用顏體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

明體是雕版工人為了刻印快速方便,將楷體筆畫拉直,在明代發展成熟的結果。清代可能因為政治禁忌稱之宋體,兩岸政權沿用,然而重視考據的日本人正名為明體,並透過照相排版進而影響台灣業界。明體用在印刷文件上清晰易讀,然其他場合就不太合適了。

黑體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融合了西洋傳入的無襯線字體,和傳統隸書的造型,通常作為標題和招牌使用,而由於筆畫等粗,在顯示器上不易變形,成為今天電視和電腦最常見的字體。

書籍的後半部分,則講述了字型的設計過程。常用的漢字上萬個,不可能像字母那樣一個一個造,因此要先拆開再組合。每個筆畫的形狀、粗細、間距決定後,重新拼在一起時可能不協調,因此又需要調整每個偏旁部首的大小和位置。為了協調好看,有時會選擇異體字,哪要選哪種?和英文、數字、標點如何搭配?雕刻、印刷和顯示器性能也會影響使用者所觀看到的樣子,有太多的眉眉角角值得關注。

當下次看到印刷出版品、划手機看網站、或在街上閒晃看招牌廣告時,除了關注書寫的內容,也稍微留意一下字型的特色吧,很有意思的。


蘇煒翔:野生閱讀之閱讀字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