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臺灣服裝史》~用老照片記錄那一閃即逝的流行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臺灣服裝史》,作者是葉立誠。

首部以台灣服裝史為名,至今仍在市面上的占一席之地的,就是這本了,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收集大量的圖錄、文物和老照片,讓讀者實際感受不同時代的台灣人的服裝特點。

本書的前半部按照時間順序,論述從史前時代、荷西時代、明鄭與清領時代、日本時代乃至於戰後各時期的服裝特點,由於引用史料的的性質,後面兩者內容較多,尤其是戰後,甚至以每十年到每年來論述流行的改變。

本書的後半依照服飾的類型來論述其演變和特色,先從原住民各族和閩客移民的傳統服飾講起,同時也講述了原住民的黥面、拔齒、耳洞的文化,閩客移民女性服飾差異、斗笠蓑衣和挽面文化。接著是從日本時代開始取代傳統的現代服飾,男裝、女裝、結婚禮服和童裝制服。

紡織技術的進步、外來流行的輸入,的確使得島民對於服飾美感有了更多的選擇。史前時代的原住民,紡紗織布縫衣全部都得自己來;閩客移民透過與對岸的產業分工,得以進口手工布料成品,再自行縫製;到了日本時代,雖然仍是日台分工,但機械織造的洋布有了更多選擇;戰後輕工業的發展,台灣終於也開始了自己的機織乃至成衣產業;後續的經濟騰飛,使得民眾能夠透過百貨公司進口、甚至直接飛往國外購買最新的流行服飾,而傳統服飾自然就一步步被淘汰了。

然而另一面,卻是統治者對於自身品味的推展和對民眾自由選擇的控管:原住民的傳統服飾逐漸限縮於部內祭儀,日常生活穿著為了配合社交場合,逐漸與平地居民一致;明清易代除了剃髮留辮,男性的服飾也漸與滿人相同;而辮子也隨著台灣割讓和後續的辛亥革命影響也隨之翦除。日本推崇的和服和江浙黨國推崇的旗袍,都曾盛極一時;而戰爭前後兩個政權的軍事管制、使得制服和髮禁成了重要的標示。

這個島嶼上的服飾多樣性,就這樣層層疊疊,演變至今,當物換星移,過去的流行,無論是民眾選擇的、還是統治者推崇的,幾乎是一閃即逝,而書中的老照片將那剎那凝結成了永恆,留給後人去探尋那些前輩們的生活點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