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借問舊城眾神明》~清代以來左營舊城內外的祭祀空間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借問舊城眾神明》,作者謝貴文

如果來高雄左營逛蓮池潭,高聳的龍虎塔、春秋閣、玄天上帝像和清水祖師像立於潭畔,是遊人遊憩攝影的好景點,然而這些只是附屬設施,真正的主體是庇佑當地居民的廟宇和神明。

左營舊城歷經清代的多次戰亂及居民遷出、日軍興建軍港、國軍興建眷村,如今城牆內的民居早已不復原貌,當年香火鼎盛的寺廟和奉祀神祇,祂們消失了嗎?經過作者的仔細追查,其實很多神明還在,有的遷居到附近新的聚落,有的在鳳山埤頭街重生,持續庇佑當地的居民。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駐守在鳳山縣的清代文武官員,為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以信仰作為教化手段,發展以城隍、文武廟、祭壇和祠祀為主體的官祀信仰。而日漸增多的閩粵移民,除了原鄉有各自的守護神外,亦須祈願渡台航行順利。來台瘴癘橫行、開墾艱辛,為祈求安居樂業,因此民祀信仰更是蓬勃發展。

本書以從巨觀角度勾勒清代臺灣築城的歷史(包括與其他城池的比較、鳳山縣雙城的興衰史),以及台灣官祀和民祀信仰的代表神衹,他們在城池內外的分布,以及被奉祀的原因。接著從微觀角度討論,分別就舊城內外各個官祀與民祀空間之歷史沿革、所在環境、建築空間、祭祀及信仰狀況等進行探討。

當我們了解更多歷史,再次走訪左營時,眼前所見荒廢的城池、香火鼎盛的廟宇和附屬建物、繞境的路線及沿途的民宅,不再只是單獨的建物,是一張交織綿密的歷史社會之網,讓我們與神明和當地居民的心靈更貼近一步。

下方根據書中內容整理以下表格

左營興隆莊舊城
附近聚落
遷移處或對應祭祀空間
鳳山埤頭街新城
對應祭祀空間
城隍廟
(原址重建)
重建時出資入股的廟宇
合稱十三角落
城隍廟
(石獅子為鳳山神社狛犬)
社稷壇
遷城至鳳山後廢棄
北門鎮福社
1961年重建即北門旁古蹟
1984年於附近新建鎮福廟
屬於十三角落
南門土地公
小東門土地公
先農壇
遷城至鳳山後廢棄
神農大帝可能遷至豐穀宮
 
風雲雷雨山川壇
遷城至鳳山後廢棄
 
鳳山天公廟
鳳山龍王廟(被改建成鸞堂)
厲壇
遷城至鳳山後廢棄
聖公廟
城西:萬應宮、儀應公祠
城北:昭忠祠、萬福廟
城東:百姓公
文廟<孔廟>
1900興建舊城國小
拆除後剩崇聖祠和碑林
牌位移至台南孔廟文昌閣
新孔廟1974年於蓮池潭旁重建
鳳儀書院文昌祠
武廟<關帝廟>
1903荒廢
關帝神像搬移至啟明堂
(鑾堂恩主公系統)
 
興隆寺/觀音亭
(位於山腳)
龜峰巖/天后宮
(位於山頂)
興建左營軍港拆除
僧侶搬至興隆淨寺
大型佛像搬至法隆寺
小型神像寄放於城隍廟
啟明堂、元帝廟、豐穀宮
鳳山龍山寺
鳳山雙慈亭
潮軍義勇祠
1878年建
1900已不存
碑文保存在舊孔廟
 
節孝祠
1938已不存
 
 
八蜡祠
1985已不存
豐穀宮陪祀草螟公婆
 
三山國王廟
(潮州閩客共同信仰)
林爽文事件時焚毀
仙樹三仙宮
 
開漳聖王廟(城內)
林爽文事件時焚毀
 
開漳聖王廟(城外)
慈濟宮(城內)
主祀保生大帝
(泉州同安守護神)
興建左營軍港拆除
慈濟宮
主祀保生大帝
(泉州同安守護神)
蓮池潭旁重建並新建龍虎塔
(據說因此缺錢而無法入股十三角落)
陪祀朱府千歲(可能是鄭成功)
及曹府千歲(可能是曹謹)
曹公廟
鳳邑保興宮(城外)
 
啟明堂
(鑾堂恩主公系統)
原本奉祀五公菩薩
後改以關聖帝君為主祀
(神像來自城內武廟)
附設春秋閣、五里亭
 
 
元帝廟
蓮池潭畔一至七甲境主大廟
位於四甲主祀玄天上帝
另奉祀二甲臨水夫人
三甲福德正神
四甲朱府千歲
五甲玄天二上帝
屬於十三角落
 
 
豐穀宮
位於一甲主祀神農大帝
另奉祀一甲中壇元帥
屬於十三角落
 
 
慈德宮
位於七甲主祀天上聖母
另奉祀六甲福德正神
屬於十三角落
 
 
洲仔清水宮
於蓮池潭對岸
主祀清水祖師
(泉州安溪守護神)
屬於十三角落
 
城內其他民祀信仰
泗洲寺
伽藍爺廟
火神廟
池王爺廟
城外其他民祀信仰
十三角落
龍目井龍泉宮(天上聖母)
覆鼎金保安宮(中壇元帥)
新吉庄北極殿(玄天上帝)
廍後北極殿(玄天上帝)
菜公豐穀宮(神農大帝)
新庄仔青雲宮(保生大帝)
內惟青雲宮(保生大帝)
內惟鎮安宮(池府千歲)
青雲宮原本在桃仔園
因左營軍港新建居民遷出而分為兩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