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這些年追過的音樂動畫

這些年追過的音樂動畫

1.《輕音部》 vs 《孤獨搖滾!》
這兩部都是改編自漫畫,並且音樂是為動畫劇情特別設計的。然而,兩者的劇情走向完全不同。《輕音部》以輕鬆的日常為主,呈現一群高中女生在輕音樂部中無憂無慮的日常生活,音樂風格也因此輕快、歡樂。而《孤獨搖滾!》則著重於主角後藤一人在社交恐懼中逐步成長的過程,音樂風格更加內省、帶有獨立搖滾的色彩,反映出角色的心理狀態。兩部作品的音樂風格因劇情基調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佐賀偶像是傳奇》 vs 《虹咲學園偶像同好會》
這兩部動畫同樣是偶像題材,但都不屬於傳統的偶像番。《佐賀偶像》以殭屍偶像為題材,角色來自不同的時代,劇情中探討了世代間的價值觀差異與生命意義,充滿奇幻與深刻的思考。《虹咲學園》則是《Love Live!》系列中唯一不參加競賽的作品,每位角色都有獨立的表演機會,展現了不同的音樂和服裝風格。這兩部作品的共通點在於角色的多樣性和獨特性,通過不同形式的偶像演出展現了豐富的個性。

3.《Girls Band Cry》 vs 《BanG Dream! It's MyGO!!》
這兩部動畫專注於樂團的故事,並且都擅長挖掘角色的負面情緒和缺點,通過衝突與和解推動劇情。《Girls Band Cry》由專業樂隊人員配音,音樂演出具有高度專業性,未來的樂曲演出令人期待。而《BanG Dream! It's MyGO!!》則由聲優學習樂器演奏,並作為企劃中的一部分延續《BanG Dream!》的整體發展,前作中有更多的樂隊、角色及風格多樣的音樂和藝術互動。前者專注於音樂演出本身,後者則更加強調角色間的互動與劇情推動。

這三組作品在音樂、劇情、角色發展以及跨媒體企劃上的不同之處,展示了音樂動畫的多樣性,並且各自吸引了不同類型的觀眾。

《BanG Dream!》

動畫(衍伸作品,不是主體)

BanG Dream!
第一季(Poppin'Party的組成)
第二季 (介紹各團+RAISE A SUILEN的組成,實體第3團+虛擬影子樂團)
第三季 (實體3團+虛擬3團的競賽)
Morfonica(兩集OVA短篇,實體第4團)
第四季 上半季 MyGO!!!!! 下半季 Ave Mujica (實體第5.6團)
☆PICO (日常短篇,目前共三季)
BanG Dream!電影版
Roselia I:約定 Roselia II:Song I am(第一季前,介紹Roselia的組成)
Poppin'Dream! (第三季後)
FILM LIVE (演唱會動畫化的版本)

解析評論


【泛式/MYGO】我大概一輩子不會忘記這部動畫了......


<整體企劃解析>
<文案解析>
凌此苍穹
FroZer:人物与剧情伏笔分析-Crychic篇 AveMujica篇(上) AveMujica篇(下)
wa530 重溫Bang Dream! It's MyGO!!!!! 第1-2話 第3話 第4-5話 第6話 第7話
子非鱼kun (萬字解析)
银狼Official(1)银狼Official(2)
<音樂解析>
鸢梦Yumeko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盤點蒐藏的地圖集



國立編譯館 認識台灣地理篇
黃清琦 台灣歷史地圖(增訂版)
葉高華 強制移住:台灣高山原住民的分離


Phillip Allen 古地圖集精選
王存立 世界珍稀古地圖中的台灣
陸傳傑 被誤解的台灣古地圖


夏黎明王存立胡文青 你不知道的的台灣古地圖
洪英聖 畫說康熙台灣輿圖
葉高華 十八世紀末御製原漢界址圖
黃清琦 台灣輿圖暨解說圖研究


莊永明 台灣鳥瞰圖:一九三○年代台灣地誌繪集
魏德文/ 高傳棋/ 林春吟/黃清琦 測量台灣: 日治時期繪製台灣相關地圖.
陸傳傑 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


洪惟仁 台灣語言地圖集
洪惟仁 閩南方言地圖集
許世融 日治前期的族群語言調查


譚其驤 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
龍騰出版社(施添福主編) 高中地理
國立編譯館 國中地理
劉洪喜 中國地理


企鵝圖書 世界地理圖鑑
龍騰出版社(施添福主編) 高中世界文化地理
國立編譯館 國中地理
金浩東 全彩圖解中央歐亞史

2024年9月14日 星期六

《碼書》~編碼與解碼的戰爭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碼書~編碼與解碼的戰爭》,作者是Simon Singh

第一二章講述講述密碼學的基礎知識,並以幾個重大歷史事件為例,講述編碼和解碼技術是如何逐漸複雜化的。

要秘密傳遞訊息,最常見的做法是隱匿法,利用各種夾帶、隱形墨水,再到近代的微縮攝影,此法歷久不衰。然而一旦訊息被攔截到,內容就完全曝光,因此必須要配合密碼法,讓資訊即使被攔截,也沒辦法看出內容。

密碼法主要有兩種,調換字母順序的移位法,和替代字母或單詞的替代法

早期常見的移位法包括籬笆法、斯巴達密碼棒,而替代法包括凱薩挪移式、希伯來文替代式。但是被知道原理後都容易破解。於是後來又出現了金鑰和演算法分離的單套字母替代式密碼法

收發信雙方先挑選一個單詞(金鑰),當作密碼字母集的起始字母,再依序將剩餘字母填入。攔截者即使知道演算法是替代式,但不知道金鑰是甚麼,就難以破解。簡易與強固的特性,讓單套字母替代式密碼法風行了將近一千年。

然而在公元十世紀,阿拉伯世界發展出了頻率分析法,透過分析文章中字母出現的百分比,就能把密碼還原成最常見的字母和單字。當這套做法入歐洲時,還在使用替代式密碼法的人就倒了楣,對手不但可以破解內容,還能偽造干擾訊息,蘇格蘭的瑪莉女王就應為政變陰謀被破解而被處死。

為了對抗頻率分析法,十六世紀出現了維瓊內爾密碼法,發展了26x26的字母矩陣,而金鑰則指示使用者要依序挑哪幾行來加密。等於每個字母加密時,都使用不同的密碼表,同一個字母會被轉換成不同的字母,因此難以再用頻率分析。當方便傳訊但容易被攔截的摩斯電碼出現時,用維瓊內爾密碼法來加密大為流行。

進入十九世紀,維瓊內爾密碼法又分別被巴貝奇和卡西斯基破解了。由於金鑰長度有限,當文章長度夠長,明文一些常用的單字(例如the)會被重複改寫成相同的密文,再次藉由更複雜的頻率分析,終究能破解金鑰的內容。

第三四章的時間軸進入二十世紀,專家們發現,維瓊內爾密碼法被破解的原因,是因為那是有意義的文字,且長度有限。如果編寫又長又隨機的金鑰,且每次使用後都銷毀再用新的,那破解的機率應該更低。

隨著密碼的複雜化,再用人力進行編碼和解碼太過耗費時間精力了,使用自動化系統編碼和解碼的需求開始出現,工業革命後日新月異的機械設備正好能能滿足這個需求。

在這個情況下,納粹德國雪畢伍斯的奇謎機出現了,而同盟國為了破解奇謎,以圖靈為首的學者們設計的炸彈機帶領大眾進入了電腦資訊時代。

第六七章,講述戰後我們常用的密碼。電腦和網路的出現,解決了機械式密碼需要實體構造的問題,而可以在虛擬空間中進行模擬,不但節省空間和零件設計,速度更快。而隨著電晶體和積體電路取代真空管,電腦也從軍方的專用儀器,變成公司和一般民眾可以方便使用的設備,加密訊息的需求大量增加。

新一代的資訊學家,認為關鍵在於金鑰,金鑰如何在傳遞過程不被攔截?如何設計的足夠複雜即便攔截了也無法解析?最終有兩種方式被提出。

第一種方法是雙重加密。A將訊息加密後寄給B,B再將訊息加密後還給A,A用自己的金鑰將訊息部分解密後傳給B,B再用自己的金鑰將訊息完全解密。在整個過程中,A和B的金鑰都在自己手上,不用傳給對方。方法是透過Y=mod(P)的單向函數,難以逆向破解。

第二種方式是非對稱金鑰,相當於A同時擁有金鑰和掛鎖,掛鎖設計十分複雜難以破解,A將掛鎖直接複製公開寄送,B拿到A的掛鎖後,將自己的資訊上鎖(上鎖後B自己也解不開了),然後再寄給A,A再用自己的金鑰解開。方法是透過兩個質數的乘積,乘積就是那個掛鎖,其中一個質數就是金鑰。這個變成如今網路上最常用的RSA系統。

當時的設計者使用了130位數的質數用以公開說明此系統的效用,花了50年後,集合眾人之力才解開,而目前常見的金鑰大多在308位數以上。

新一代的密碼分析家,難以再從攔截公開資訊破解金鑰,於是最新的手段就是,使用電腦病毒和特洛伊木馬程式,透過網路直接潛入A的電腦,試圖在資訊的汪洋大海中撈出可能的金鑰。

第五章是個小插曲,藉由二戰時期美軍徵調北美原住民,透過將明文翻譯成罕見語言來當作密碼,讓我們回顧古文字解碼的歷史。第八章的量子密碼,究竟已經成為現實,還是仍在未來的幻想,尚不得而知。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老科技的全球史》~舊發明的新應用,影響20世紀的歷史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老科技的全球史,作者是 David Edgerton

提到科技,我們通常都會認為發明創新最重要。

然而當某樣新的科技發明時,如果沒有立即找到合適的功用,很可能馬上就被淘汰掉,即便順利留存下來,使用率也不高。

然而隨著時代的推移、或者傳播到新的環境、或者經過改良、或者跟其他的科技合併使用,這些老科技找到了新的功用,受到新的使用的歡迎,使用率突然就突飛猛進。(貨櫃被拿來蓋鐵皮屋、留聲機拿來錄製音樂唱片等等)

甚至有些在我們周邊,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的物品,卻深刻影響著歷史的進展。這些老科技的新功用,和使用的盛況,很可能是當初發明者所意想不到的。

本書透過全球視野,盤點二十世紀的科技利用史,拓寬我們的眼界,原來這些"老科技"在新的時代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目錄中各章節的副標題很有意思,摘錄幾句:

第四章:汽車工業帶來對自動化的恐慌,人們想到工作機會的消失,但是要讓自動化機器能夠運作,必須大量增加保養的人工,結果能解省的人工所剩無幾....

(將來AI會不會也是如此呢?)

第七章:文明化過程並沒有減少沙鹿,我們只是將殺戮排除到公共場合之外,無論處決罪犯或殺機皆然。

(該篇章將除草劑、殺蟲劑、抗生素、疫苗、漁網、電宰場、冷凍技術、電椅、毒氣和開山刀放在一起討論,很有意思)

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

《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作者是Chris McManus

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主旨:從最小的次原子到最大的宇宙,每一層級似乎都會遇到不對稱性,或者某種形式存在的偏手性。其產生的機制各不相同,下位層級的不對稱性,通常不影響上位層級不對稱性的發生。

接下來的各章節就是盤點各層級的不對稱性,但並未按大小排列,讀者可挑選感興趣的章節先行閱讀。

14章雖然標題是"人都是對稱的",但實際上講的是數學和物理學

提到了拓樸、光學、電磁學、量子力學等等,對於一般讀者仍須高中數理的先驗知識。

第6章醜陋的蟾蜍,講化學的鏡像異構物

現代化工能夠同時合成兩者,許多細菌和真菌體內兩者都有,但動物界往往只利用一種,例如左旋胺基酸和右旋醣類,因此不符合需求的鏡像分子進入體內時,若不能順利排除,可能會造成不良反應。

第1章華生醫生的難題、第5章龍之心,講胚胎學和比較解剖學

為什麼脊椎動物的心脾胃在左側、肝膽在右側?胚胎發育是如何將對稱的構造轉成不對稱的?內臟異位和異構的比例為何?其他生物又是如何?

第8章左腦右腦和整個大腦,講神經解剖學

左腦與右腦有功能上的分配,例如大部分的人語言與在左腦,但也有20%的人是右腦,而無論是左撇子和右撇子,語言區都是左腦比較多。左右腦各區域功能性的比較,仍有許多探索空間。

第4章矛與盾和第7章靈活與笨拙,同時談發育學

兒童是甚麼時候能夠分辨左右的?又是甚麼時候發展出左撇右撇的傾向?左右對稱的文字如何影響閱讀障礙者?

第7章靈活與笨拙,談論人體各部位的不對稱性。

大家有聽過慣用眼嗎,攝影、測距、運動、射擊時有時候會建議操作者使用慣用眼,會較為準確。當手臂身長指向遠處某物,閉上一隻眼,如果指尖仍然對準該物時,睜開的那隻眼就是慣用眼。大部分的人慣用眼和慣用手同側,不過也有相反的(我測試後發現自己就是這種)。本章也討論其他器官的偏性。

本章也提到了慣用手的比例。雙親都是右撇,孩子有9.5%是左撇;其中一位是左撇則有19.5%機率,都是左撇則有26.1%。同卵雙胞胎中有1/5的機率左右撇不同(我堂弟就是這樣,父母都是右撇)。顯示遺傳可能有關,但不是決定一切。

另外根據使用的器材不同,每個人兩手慣用的比例不同、甚至輪流使用(我發現自己在針灸時左右手都能進針)

第9章基拉之子以笏,以個體為基準,比較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左右偏向。

黑猩猩的右撇子只占六成,而人類高達九成。鳥類習慣用右腳站立,左腳抓癢或拿東西(有養鸚鵡的可以注意看看)。比目魚的眼睛、鳴蟲的翅膀、招潮蟹的鉗子、貓頭鷹的耳朵....許許多多的不對稱性。

第10章三個割草的男人、第11章左撇子,談論社會學

有部分談論的是整體人類的習俗:書寫文字曾經由右往左較多,如今由左往右較多。各國開車駕駛在19世紀初時靠左靠右各半,如今卻是靠馬路右側為多。

另外的部分則是談論左撇子的優勢和劣勢。戰鬥和運動競技容易讓人出奇不意而佔優勢,然而合作項目容易和占優勢的右撇子互相干擾,因而在日常生活中遭到壓抑。本章又以剪刀為例,談論左撇子和右撇子慣用器材的主要差異在哪。

第2章死亡與右手、第3章在左岸、第4章矛與盾,從哲學和語言學的觀點談論左右

我們如何定義左右,隨著視角的改變左右關係會變,該怎麼確定?關於左的種種負面和正面詞彙聯想,是如何加諸上去的?各個文化圈有無不同?

第12章錯誤的見解、第13章布偶也有偏手性,整理了許多關於左右的雜談軼聞。

本書深入淺出,涵蓋的議題寬廣,可以挑選感興趣的議題閱讀。

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臺灣族群史解謎》~透過統計資料,揭開平埔、外省、客家、福佬的歷史謎團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臺灣族群史解謎》,作者是葉高華

本書改寫自作者發表的論文,部分內容也在他們部落格"地圖會說話"中有所提及。針對1980年代四大族群論述的想像共同體,其人群分類和人群關係,根據日本和國府的統計資料,做了更細緻的梳理,以解答大眾常見的疑惑和流言。

1.本書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章談論日本時代戶口制度的細節

二三章談論福佬客家關係:以往強調分類械鬥不同,本書著重討論兩者的相似性和相互影響

四五章討論平埔族群

六七章討論外省人:雖然在討論移住和教育,卻意外發現其實外省人會說閩客語的比例很高,與原鄉、通婚和工作有關

後話討論國家語言政策("臺灣台語"過去被稱為台灣話,因為是通用語;如今華語取代通用語地位,被限縮成特定族群的語言,因此名稱問題變成族群問題)和平埔族正名運動(因現行法律和意衝突,不能逕自認定為"平地原住民",可能要另訂"平埔原住民"身分)

2.關於平埔族的兩章,是我較感興趣並認為值得轉傳的內容。

一方面是對想用血統論支持獨立的福佬族群訴說,通婚比例並沒那麼高,直到近代雙方的區隔還是很清楚,別再吃平埔原住民的豆腐啦。

另一方面是針對山地和東部原住民訴說:他們並沒有躲在漢人後面,在人口調查始終堅持自己的族群認同。

3.如果看完此書仍意猶未盡,可以再前往作者的臉書和部落格,找尋相關文章來閱讀

關山地原住民,作者著有強制移住一書

關於平埔族群,推薦"終結幾個平埔血統論的流言"5篇文章,以及作者最近在歷史學柑仔店發表的"大家都是平埔族後裔的神話與現實"

關於閩客族群,對於"三山國王廟的誤解"一文值得參考。

關於外省人,可以與日裔移民相互對照,代表文章有"近水樓台"、"誰統治台灣"、"兩種國語的共同點"、"篤姬的方言"、"戰後有多少日本人留在臺灣"?

《噤聲之界》~一顆頭顱換一畝地,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噤聲之界》,作者為梁廷毓。

近年來,桃竹苗沿山鄉鎮,在國家"浪漫台三線"推展觀光的政策下,在當地作為主流的客家文化,以桐花祭、藝術季、客庄美食等樣板式的符號作為宣傳。然而在這浪漫意象的背後,是血跡斑斑的歷史,客家先人在開山打林、建立拓墾地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山區自然環境的凶險,與原住民土地競奪,建立武裝隘防組織才得以存續至今,一顆頭顱換一畝地,遍灑在田園的不是雪白的桐花,而是血花。

然而這種內山開發的史觀,卻忽略了其他族群的視角。對於山上的泰雅族、賽夏族部落而言,事實上是閩客人群的武裝侵墾史。在漢人看來充滿瘴癘的荒野,卻是豐饒的獵場和菜園,是部落公有的財產,是要隨著季節的變化協商如何使用的。漢人在未經協調的情況下任意開墾,使得族人無獵物可打、無野菜可摘,如果不想退回深山,武力反擊自然是選擇之一。

但這種對立衝突的印象,又過度簡化當時的形勢。那是一個尚未有族群觀念的時代,客庄之間和部落之間,敵對和友好關係都是暫時性的,有些人群熟捻對方的語言,能夠與特定部落村莊打好信任關係,使得在武裝衝突中減少傷亡。直到開港通商後,國家勢力的介入,大清和日本軍警強行推進隘勇線,才將雙方的生活空間徹底隔絕開來。

在這個故事中,還要考慮到平埔族群的視角,作者以道卡斯竹塹社衛家、凱達格蘭霄裡社蕭家為例。他們放棄傳統的生活方式,學習漢人的精耕農業,接受國家的武力徵調,成了將土地承租給漢人的領主。為了獲得更多土地,他們不得不與漢人共同組織隘防,向山區推進。有的族人不願意接受這種生活,逃往山區投靠泰雅部落;而留下來的,生活習慣逐漸閩南或客家化了。

原本同屬耕獵的平埔人群,開始以泰雅族人不理解的方式往淺山逼近,只能將他們視為背棄祖靈的教誨、閩客族群的幫兇,也用獵首來決定是非,而平埔族人仍保留尚武風俗,亦以武力回擊。一同開墾的閩客墾民,有的不領情,戲稱是番仔相刣;有的則尊敬他們,建設祠廟來敬奉這些開拓的先鋒。而在平埔耆老自己的心中,拓墾的過程裡,自身是比閩客佃農更加高位、又比泰雅部落更加文明的角色。

面對這段血跡斑斑的過往,人群雙方各自似乎在進行一種平行式的自我歉疚和集體囈語,各自流淌百餘年的思緒,許多後代子孫不清楚,更少有機會讓對方知道。客家耆老對泰雅族人出草的認知多有誤解(被獵回的頭顱竟被部落當作祖靈一同祭祀),泰雅耆老也沒聽過客庄因報復而食番肉的事情。而少數村莊和部落間零星通婚、交易、合作的記憶,僅有少數人記得。

作者是客家後裔,在回顧家中祖譜時,發現有被獵首的長輩,也有與道卡斯族通婚的長輩。接著走訪山區,訪問各族裔的耆老,尋訪廟宇、墳塚、隘防遺址、古戰場,並一一與史料對照,最終成就本書,十分推薦給對於這段歷史感興趣的讀者。


後記:
作者提到家中有長輩被獵首,也有長輩和平埔族通婚
我記得外公的自傳也有提到這件事,
一邊是海陸客、泰雅族和道卡斯族
一邊是四縣客、排灣族和馬卡道族
相同的歷史架構
不過作者提到當地被獵首的耆老不能合葬祖墳,必須另外建萬善祠,而南部客庄的長輩說可以,不知是否是南北習俗的差異。

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熟番與奸民》,作者為柯志明。

大清帝國對於台灣的管理,到底是積極管理還是消極放任?封山禁海到底玩真的玩假的?

大清帝國對於熟番,似乎有些積極攏絡、保護產權的政策,為何最後卻仍導致土地流失?

這套書厚而不重,內容豐富,文筆流暢,記載了清代制度的變遷,歷次的械鬥和民變,平埔族的遷徙,而這些事件竟是環環相扣。書中附有大量精細的地圖,詳細闡述漳泉客的分布、平埔番社原址和遷居地,番界的變動,以及各次民變進軍和潰退的路線。

本書承繼了邵毅柏、施添福、陳其南等學者研究的研究成果,將國家權力斧鑿的痕跡,以及底層社會的應對方式,納入到歷史的論述中。

在本書中可以看到,民眾是如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對於自身有利的,就擴大解釋,最大範圍的爭取自身的利益。對於自身不利的,就想方設法逃脫監管(無票偷渡、脫漏不納保甲、界外私墾)。而當勢力大到與周遭勢力或國家權力發生衝突時,或者分類械鬥、或者起而武力抗官、或者假借義民身分投靠官方。清政府雖然不斷調整政策,然而由於監管能力的不足,最終常常導致適得其反的後果。

常態部署:生番在內、漢民在外,熟番間隔其中

清領初期管理熟番社的方式,實際上延續荷鄭時的贌餉制度,稅收與以往捕鹿數量呈正比,然而隨著過度捕獵和漢墾地佔據獵場,鹿群和番社收入越來越少,再加上負擔日重的繇役和陋規,熟番面臨選擇,是要起而反抗、還是改行精耕農作。在這個背景下,北部番變(大甲西社事件)爆發了。

在北部番變中,岸里社土官潘敦仔選擇與漢通事張達京合作,協助清政府鎮壓反叛的番社,一方面藉戰功免除繇役和部分稅收,另外一方面將土地占為己有後,開發水利,從事精耕農作。岸里社由於欠缺開發水利的資金和技術,於是透過割地換水條約,將大部分土地租給漢人耕種換取公租,而剩餘的社番保留地自耕或招募漢佃,大部分為潘敦仔家族佔有,其餘的才分配給社番,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埋下了後來番社內鬥的火種。

.以岸裡社為首改行耕作的熟番,成了政府的協力者之後,清政府提出了三層制常態部署,將康熙時代的界碑升格為土牛溝,熟番土地橫跨界內界外,受政府法規保障,界內可租給漢人收租、界外歸熟番自耕。

熟番一方面要守隘防止漢人出界開墾、一方面要防範生番外出獵首、一方面還要協助鎮壓番漢叛亂,根本無暇自耕。原本用來保障熟番地權的裡番同知,卻變成攤派支出和勒索陋規的機構,公租入不敷出。因此熟番的選擇是監守自盜,招募漢民界外私墾以增加收入,然而這些私墾者因為脫離監管、且為了自保,逐漸發展成武力強盛的沿山勢力,反過來威脅熟番和清政府的權威。

在界外私墾暗潮湧動的同時,清政府為了協力者尾大不掉,先是革去張達京等漢通事的職位,由番通事接任,接著當潘敦仔逝世後,又不許其子潘士萬繼承。

原本通事身兼國家代理人、社眾保護者的職位,資產運用上一向公私不分,在為己謀私的同時還會想方設法開源節流,讓社眾也獲利。如今從通事職位退下後,便改以私利為優先,潘家把大量土地和公租占為己有,又深諳政治操作,使得繼任者討要不成。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只能向社眾多抽取社番口糧租以攤派費用,社眾因為自身利益受損,為了趨利避害只得起來抗爭,從而引發社主派和社眾派長期的內鬥。

林爽文事件後,清政府改實行番屯制,將熟番正式納入土司民兵,而漢人界外私墾的土地也轉交熟番作為養贍埔地。然而出外征討的軍事支出,以及內鬥訴訟的費用,使得番社財政瀕臨破產。鬥爭失派的社眾派,終於將社內公有資產全部抵押,向社主派的潘家借貸度日。少數不甘心投降的社眾派,聯合之前部分被打壓的番社,在潘賢文的帶領下展開了第一次平埔大遷徙,到後山的噶瑪蘭找尋新的開墾地。

社主派雖然獲勝了,但緊接著而來的,是潘家為了分祖產而展開的下一輪內鬥,財力大為損耗,還被胥吏見縫插針加以勒索,指控雙方在訴訟過程中盜刻官印,有謀反之嫌,只能借高利貸籌更多的錢,打點有力人士後才得以脫困。

連最又權有勢的潘家都深陷高利貸陷阱了,社眾的情況就更為糟糕,因為入不敷出,同樣只能借貸,而借錢的來源竟是底下的漢佃。原本漢佃承租土地是要向熟番繳租金的,現在租金被拿去抵債了,就可以少繳甚至不繳,承作耕地的年限也不斷展延。

熟番不但收不到錢,還得反過來已成為債主的佃農交錢償還複利,而漢佃與沿山私墾勢力相互勾結,擄人勒索暴力討債,最終熟番所有的土地被迫賣出抵債。第二次平埔大遷徙,正是番社全體因高利貸破產,土地全部被抵押,而最後被迫到埔里尋找新的開墾地的慘烈結果。

權變手段:漳泉客三籍,黨類區分,互相箝制

清政府對待漢人移民,是以防制生聚作亂為原則,因此先提出限制渡台、限制攜眷等政策,然而土地開墾的利益,還是吸引大量移民來台,為了逃脫保甲的勞役義務、逃脫戌吏陋規的需索盤剝,這些人透過偷渡、脫漏等方式逃脫監管。

由於限制攜眷,這些人大多是單身的羅漢腳,在外討生活,同鄉是常見的依靠。由於府城周遭土地大多已開發,於是前往荒野多、監管又較少的諸羅、鳳山縣邊境地區,就成了這批人的首選。然而人群增多,政府的需索隨之而來,在這種情況下,朱一貴事件於鳳山縣邊境的羅漢門爆發了。

在這次的動亂中,粵籍閩語系的杜君英(廣東沿海潮汕人),與閩籍閩語系的朱一貴(漳州人)依同起而抗官。而粵籍客語系的六堆,選擇與杜君英劃清界線,站在政府一邊平叛。結果是潮汕人在鎮壓後,似乎就從歷史記載中隱聲了;而六堆因為義民身分,獲得豐厚的回報,以往粵籍跨省取得渡台證照和入籍相對不便,容易遭到閩省官吏盤剝,因而多選擇偷渡脫漏,如今不但渡台證照和土地取得就地合法化,還免除保甲勞役負擔,使得入籍人數增加,還可庇蔭後來的鄉親,勢力更加壯大。

清政府檢討朱一貴事件的起因,認為是過多的羅漢腳,因為無家累而敢於抗官,於是放寬渡臺、攜眷、入籍限制等,全台開墾範圍增加,彰化縣、淡水廳隨之形成,漢民開始侵占熟番的土地,於是爆發前文所述的北部番變。

清政府這次檢討北部番變,決定以劃界遷民的方式限制漢人的開墾,將部分熟番納為在地協力者,然而熟番一方便監管不利、一方面為了利益驅使監守自盜,反而滋生界外私墾勢力。

這群在邊界內外穿梭的漢人,一方面要防範生番獵首,一方面要與其他競爭者競爭,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發展成會黨形式的準軍事組織,並且用武力來解決糾紛和對抗官府。

乾隆四十七年,彰化、諸羅縣平原一帶爆發首次漳泉分類械鬥。沿山私墾勢力由於武力強大,被招募過來作為打手,大肆搶掠後全身而退,緊接著又是為了爭搶埔地,界外私墾勢力大打出手。

嚴重的治安問題,政府終於無法再漠視,於是開始整飭沿山,重新測量土地、收歸官府和熟番所有,而能夠取得正式墾照者,是平原那些與官府相對良好的士紳業戶。對於沿山私墾勢力而言,這是國家機器在搶奪自己的私有財產,因此起而武裝反抗。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事件爆發。這次以漳州為首沿山勢力傾巢而出,橫掃全台重要的城鎮和港口,島內一萬駐軍竟不是對手。然而由於先前分類械鬥的影響,把持港口的泉州人決定轉投政府一方,再加上客家、熟番的牽制,雙方呈現僵持的態勢。清政府先後調撥了四批援軍,人數高達五萬,才終於鎮壓下去,最後還得聯合生番才得以剿滅逃入深山的殘黨。

乾隆六十一年,又爆發陳周全事件,這次起事者以泉州人為主,之前林爽文事件還是奸匪的漳州人成了義民,加上政府軍應對迅速,叛亂較快被弭平。使得政府有了將分類械鬥當作權變部署的想法。乾隆皇帝再回復楊廷理的奏則時寫道:"台灣地方向分漳泉粵三庄,伊等類聚群分,遇有事端,彼此轉得互相牽制,是該處民情不睦。倘有械鬥仇殺情事,地方文武原可隨時拿查,亦只可聽其自然。"

於是在政府的放任下,漳泉客之間的嫌隙更甚,雖然在後續的日子裡,叛亂得以迅速地被弭平,但分類械鬥逐漸加劇,所造成的死傷不亞於叛亂,給民間社會造成的動盪更加嚴重。

而當叛亂發生時,民變方也不再講求團結漳泉客三籍,而是攻殺他籍村莊,引發對方的報復,擴大分類械鬥,作為團結本籍的手段。而宣稱支持官方的義民一方,也假借名義,挾怨焚殺那些沒加入叛變的他籍村莊,而非配合官府動員進軍,六堆就是因為在許成事件中的所作所為,最後被政府一併鎮壓。

分類械鬥的擴大,使民間習於戰守,並且更加注重建設自身的防禦工事、訓練武裝團體、以及購置新式槍械,最終發展成武裝豪強,此時不再為了所屬族群,而是為了各自家族和行會的利益爭戰。

而隨著大清帝國本土層出不窮的大型民變(太平天國、捻亂、回變),以及列強的叩關,清政府再也無力派出足夠的軍力來威攝台灣的動亂,甚至還要鼓勵本地仕紳協辦團練,以維護當地的治安、甚至抵禦列強的入侵。

開山打林、開港通商的利益,使得艋舺爆發頂下郊拚,同為泉州籍的三邑人佔據優勢,焚毀了安溪人和同安人的廟宇。同安人一方面遷居大稻埕和大龍峒,一方面聯合漳州籍的板橋林家,企圖捲土重來。

戴潮春事件中,此戰雙方皆有漳泉客三籍的武力,雖然不像林爽文事件那樣橫掃全台,但曠日持久,雙方的碉堡犬牙交錯,易守難攻,死傷慘重。加入叛軍的小埔心林家,以及加入政府軍的霧峰林家,其實原先都是漳州籍的沿山私墾勢力,林爽文的精神繼承人,就這麼在新的時代,為了自身的利益奮力搏殺。

漳泉客分類械鬥相互制衡的權謀,卻養出地方豪強,擠占政府和熟番的空間,最終以權害經。

《逃離中國》~大離散造成的雙重創傷、記憶流轉和認同重塑

讀者: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書籍是《逃離中國》,副標題為現代台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作者為楊孟軒

本書的主角是"外省人",但主題不是外省人離散經過的歷史,而是外省人的「集體記憶敘事」隨時代背景"轉變"的歷史。

貌合神離的暫時聯盟

今日人們有個普遍的印象,即外省人是國民黨的鐵桿支持者。然而在大離散的1950年代,情況並非如此,這群人來自大江南北,有之前鬥爭中失敗的軍閥仕紳、有對執政者看不順眼的知識份子、也有被強行綁架抓伕的年輕人,而戰亂帶來的苦難使得許多人對執政者並不信任。

國民黨對於這群人也疑神疑鬼,害怕中共間諜透過離散人群滲透來台,煽動不滿的民眾(無論本省外省)起來顛覆政府。當時外省人占台灣人口的15%,而在白色恐怖抓人最多的1950-60年代,被國民黨監禁和槍決的人中,外省人就佔了一半,也就是遭到迫害的機會是本省人的6-7倍。

當外省人陸續成立各省同鄉會時,又引來黨國政權的另一波忌憚,擔心軍閥分離主義再次興起,不利未來反攻大陸後重塑大一統。先是禁止同鄉會跨縣市串聯,接著派人員監視、管控金流,最後則是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蓋過去。

然而大離散使得外省人脫離原鄉的社會關係,成了一無所有的原子人,當他們要重建關係、尋求經濟支持時,黨國政權成了同鄉會以外能夠爭取主要對象,使得黨國能夠輕易加以壓制、操弄,最終加以收編。

大離散造成的雙重創傷

當時台灣原居民約600萬,而移入的外省軍民約100萬,其中有六成都集中在西岸的大城市。如此龐大的人口遷入,自然對於住房、就業、市場物資供應、公共衛生、交通等種種事項都產生強烈的衝擊。

從當時報刊雜誌的分類廣告,可以見證當時一無所有的外省人試圖重建支離破碎的人脈:組織同學會、同業公會乃至同鄉會;尋人啟事;徵求義父母。另外當時留存的檔案也顯示,1950年代,外省人的自殺率、精神疾病就診率顯著偏高,是本省人的2倍,直到1960年代才降下來。

而相較於本省人於日本統治下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外省人從民國時期經歷漫長的戰亂和逃難,也在亂世中養成了極端的生存手段,並且帶到台灣。許多潰不成軍的敗兵,登陸台灣後與原有部隊失去聯繫,自身又窮困的一無所有,然而依然攜帶過去配發的槍枝和彈藥,便成了劫財劫色的利器,相關的犯罪新聞層出不窮。

戰後"劫收"時本省人已體驗過一次,如今黨國統治者也在同個島上,也淪為被搶劫的對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能做的除了亂世用重典,強徵入伍或關進監獄,另外就是透過因勢利導,藉由退輔會、榮工隊安排,將他們疏開到偏遠地區,闢建基礎設施和農場,遠離大城市,減輕社會負擔。

集體記憶敘事隨時代背景轉變

在1950年代,這些關於大逃離的記憶是被被隱而不說的,一方面對於政權來說士氣不利,不值得鼓勵,取而代之的是撲天蓋地的反共宣傳;另一方面,這不過是從民國以來無數次戰亂和離鄉的其中一次而已。

如果回顧當時外省人普遍書寫的懷鄉文學,除了懷念故鄉外,另一個常見的主題是把大後方的景色與台灣作比較,當年在打的這麼慘烈、流亡這麼遠的情況下,最終因為友邦援助而絕境逢生、倖存者重返故鄉,對抗戰苦撐待變經驗的回顧,是對現況的隱忍和對未來的期盼。

1958年,中美聯合公報發布,蔣介石被美國人逼著放棄"武力"反攻大陸,這時的外省族群意識到,今生可能永遠無法回到故鄉了。於是1960-1970年代對於外省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參與同鄉會的活動,並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發行記載故鄉歷史和風土民情的"地方文獻"。既然回不去了,那就要永遠記住家鄉的一切,並且讓子孫們也永遠記得。

外省人投入同鄉會的活動,不應單單視為無盡的文化鄉愁,反而是在台灣安頓下來,建立在地化群體的開始。會館、文物館、原鄉寺廟、墓園等永久建物陸續出現,家譜也從遷台第一代開始編纂起,像極了當年漳泉客移民土著化的歷史。

1980年代,兩岸政治局面鬆動,返鄉探親的美夢成真,卻迅速轉成創傷與惡夢。故鄉不再是記憶中美好的模樣,因為外省人跟隨國民政府遷台,在家鄉中的親人被視為"蔣匪餘孽",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被迫害,有的被鬥爭致死、有的死於大躍進的饑荒、有的連祖墳都被刨了,而倖存者工作升遷受到影響,自然對返鄉的親人也沒有好臉色,再加上兩岸當時經濟發展的差距,朝思暮想的親人成了唯利是圖的陌生人,再多的金錢援助也填不滿物質的渴求。

返鄉造成的創傷,使得許多外省人堅定回到台灣過完餘生的念頭。然而隨著1990年代台灣政治體制的民主化,乃至於台灣民族/國族主義的興起,當他們想要加入這個"台灣人"這個想像的共同體時,他們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受歡迎,

為何2000年後外省人要開始大量書寫大逃難的記憶?因為他們想要證明,他們也是黨國政權迫害下的受害者,而不是黨國政權的幫兇。

每次外省人經過創傷,他們就會試圖從記憶庫中,提取出一段記憶來療癒傷口,用這段記憶來說服自己(通常較成功)、或者說服其他人(通常不太成功),自己到底是誰、家鄉到底在哪?

你的創傷造成我的創傷:如何透過多向同理來暫時和解?

最後作者用自身家族的歷史來做比較

作者作為二二八受難者家族的本省人後代,一開始是懷著追究的憤怒展開研究的,然而在研究的過程中,隨著"對話"的加深,逐漸產生了同理心。

然而把兩造的說法相互對照來看,事實上並不能緩解本省人的憤慨,因為雙方都是站在各自的記憶、創傷和立場上各說各話。

本省人同樣也受到歷史事件造成的創傷,但其遭遇、感受和論述的方向,自然與外省人大不相同,且互相衝突的,這不是用一句放下、或者相互同理就能夠解決的。

外省人越是講抗日經驗,就對生活習俗受日本影響的本省人感到偏見;而本省人對黨國政權不滿時,又反過來用前任殖民者的語言、習俗來拐彎抹角的反抗。

外省人開始書寫大逃離的歷史經驗,試圖跟黨國劃清界線,在本省人看來卻仍是漂泊不定,尚未認同島嶼的表現,乃至於覺得他們反而跟黨國綁得更深,更應該為黨國犯下的不公義和政策補助所佔的優勢道歉。

作者話鋒一轉,如果將時間軸拉遠,作者所屬的家族,於清代時遷移到台灣的閩客移民,後來被稱作本省人的族群,對於台灣南島原住民族群產生的衝擊,和戰後外省人對本省人造成的衝擊,未嘗不是如此。

當漢人敘述家族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歷史時,原住民成為潛伏山中,不知何時會來獵人頭的意外災害和殺人兇手。又有多少人能夠換位思考,是對方的土地遭自己所奪,造成對方顛沛流離,乃至於武力反抗?

在民主化過後,本省人得以公開表達對於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的共享文化創傷,同時也能讓外省人、原住民表述自己的歷史傷害。然而各自陷溺於自身創傷憤恨不平中的不同記憶群體,如何修復關係,這又是另一個大哉問了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針灸醫家取穴分析~王樂亭《金針再傳》



治癱十一法 

1.督脈十三針 2.任脈十二針 3.華陀夾脊穴 4.五臟俞+膈俞 5.六腑俞+膈俞

6.太陽治癱法 7.陽明治痿法 8.少陽利節術 9.足三陰緩痙法 10.手三陰緩痙法 11.手足十二針

根據脊髓損傷的部位和症狀,從以上十一法中挑選幾種,每次針灸時輪換

C1-C4 四肢痙攣:1督脈 3夾脊 2任脈 7足陽明 10手三陰 11手足十二針

C5-T2 上肢弛緩 下肢痙攣

完全損傷 1督脈 3夾脊 2任脈 7足陽明 手三陽 11手足十二針

不完全損傷 1督脈 3夾脊 6足太陽 7足陽明 手三陽

T3-T12 下肢痙攣:1督脈 3夾脊 6足太陽 7足陽明 8足少陽 45背俞 2任脈 9足三陰

L1-S5 下肢遲緩:1督脈 3夾脊 6足太陽 7足陽明 8足少陽 45背俞 2任脈

可用ASIA scale來評估

A完全損傷 運動0分 肛門沒感覺

B不完全損傷 運動0分 肛門有感覺

C肌力1-2分 D肌力3-4分 E肌力5分 感覺仍異常

透刺法

1.十二透刺法:治療四肢疾患

2.顏面六透法:治顏面神經麻痺

3.六寸金針:曲池透臂臑,治癭結瘰癧

神智方

1. 醒神開竅法:百會 四神聰 十二井 人中 承漿 風府風池 合谷太衝 勞宮湧泉

2. 回陽固脫法:百會 神闕 氣海 關元 內關 足三里 湧泉

3. 安神定志法:神庭本神 中脘氣海天樞 (神門內關 三陰交太溪太衝)

4. 嗜睡得效針:人中 隱白 陽陵泉 無名穴(無名指尺側DIP)

5. 頭痛八針:百會 風池 風府 太陽 合谷

五官方

1. 視力糾正術:睛明 承泣 風池 合谷

2. 聾啞點刺術:啞門 廉泉 耳門 聽宮 聽會 翳風 通里

3. 牙痛四五針:大迎 顴髎 合谷 內庭 太溪

4. 止嗽平喘方:天突 膻中 中府 乳根 俞府

5. 養陰清肺湯:魚際(肺經滎穴清熱) 太溪(腎經原穴養陰)

補虛方

 1. 十二根結法:治陽虛,先扎雙根再扎結。至陰/睛明 厲兌/頭維 竅陰/聽宮 隱白/中脘

2. 刺募補虛法:治五勞七傷,十二募穴,去京門 石門 日月

3. 十全大補方:曲池內關合谷 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太衝 章門中脘關元

4. 背部老十針: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大腸俞

5. 老十針:上脘 中脘 下脘 氣海 天樞 內關 足三里

老實針(止呃針):去上下脘 加章門

舉胃術:去上脘 加梁門

6. 提宮術: 氣海關元中極 曲骨維胞 中脘 百會

7. 固源節流法:氣海關元中極 曲骨 三陰交 陰陵泉,治尿失禁

8. 補腎興陽術:氣海關元中極 三陰交 命門腎俞志室環跳,治陽痿早洩

除痺方

1. 糾偏治癱方:百會風府風池 肩髃曲池 環跳委中陽陵泉懸鐘太衝

2. 面癱牽正方:人中承漿地倉 顴髎四白陽白 大迎合谷

3. 三肩解凝法:腋縫透胛縫 條口透承山 肩髃肩髎肩貞

4. 肘臂揮風法:極泉 風池 肩井 中渚

5. 腰痛八針方:命門 腎俞 腰陽關 大腸俞 委中

6. 腿骨風方:環跳 陽陵泉 崑崙,治坐骨神經痛

7. 鶴膝通絡法:內外膝眼 陽陵泉足三里 血海梁丘 氣海

8. 抗凍解凝方:耳門聽宮聽會 曲池外關合谷 足三里三陰交~局部取穴

9. 除菀截龍法:龍頭、龍尾(帶狀皰疹的頭尾)~局部取穴+ 龍眼(小指尺側PIP) 

10.手足十二針:曲池內關合谷 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

針灸醫家取穴分析~靳瑞《靳三針》

四神針(百會前後左右)

疲三針:加內關、足三里 (補氣)

鬱三針:加內關、三陰交 (疏通經絡)

暈痛針:加印堂、太陽 (常用奇穴)

智三針:神庭、本神

顳三針:率谷前後

腦三針:腦戶腦空

癇三針:內關(心胸胃)、申脈(陽蹻)、照海(陰蹻)

定神針:印堂、陽白

啟閉針:人中、聽宮、隱白,可加手足智針 顳上三針

老呆針:人中、百會、湧泉,可加手足智針 顳上三針

閉三針:人中、十宣、湧泉

脫三針:人中、百會、神闕

眼三針:睛明、承泣、上明 (局部取穴)

耳三針:完骨、聽宮、聽會 (局部取穴)

鼻三針:印堂、迎香、上迎香 (局部取穴)

舌三針:上廉泉、左右 (局部取穴)

叉三針、面癱針、面痙針、面褐針:太陽下關翳風+顏面局部

頸三針:百勞、大杼、天柱 (局部取穴)

突三針:水突、扶突、天突 (穴名取穴)

乳三針:肩井、膻中、乳中 (局部取穴)

胃三針:內關、中脘、足三里 (心胸胃+募+合)

腸三針:天樞、關元、上下巨虛 (募+合)

膽三針:期門、日月、陽陵泉 (募+合)

尿三針:關元、中極、三陰交 (募+穴名取穴)

陰三針:關元、歸來、三陰交 (募+穴名取穴)

陽三針:關元、氣海、腎俞 (募+穴名取穴)

脂三針:足三里、內關、三陰交

肥三針:足三里、中脘、帶脈 (局部取穴)

背三針:大杼、風門、肺俞 (局部取穴)

腰三針:腎俞、大腸俞、委中 (局部取穴+循經取穴)

膝三針:血海、梁丘、內外膝眼 (局部取穴)

踝三針:解溪、太溪、崑崙 (局部取穴)

足三針:足三里、三陰交、太衝

足痿針: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足智針:湧泉、泉中(腳掌正中)、泉中內(旁開1寸)

手三針:曲池、外關、合谷

手痿針:曲池、尺澤、合谷

手智針:內關、神門、勞宮


高國欽《保生大帝藥籤再解》



讀者:朱志德

最近走了幾趟台南府城聯境,發現好幾間廟都放了高國欽醫師的《保生大帝藥籤再解》,後來買了一本,想看看臨床上有無可參考處。

藥籤的操作流程,通常是信眾到廟裡拜拜後,用香放在手腕上讓神明把脈,接著抽籤,擲爻確認,然後到藥籤櫃領取藥籤後,至附近中藥行抓藥,或到院所看診時請中醫師做為參考。

廟方的牆上有保育類動物和重金屬藥物列表,並註明已禁用。


經過分類整理,藥籤的方劑分類比例大致如下:

1.內科120+30首

有8首是食療

其餘112首用單味藥組成方劑,劑量為錢分

高國欽補充的30首為固有成方加減,劑量僅附比例並建議用科中(通常是以克數計算)

方劑的分類較為平均,寒熱虛實、各臟腑都有

2.兒科60首

有2首是外用藥

其餘58首內服為固有成方加減

大致上可分為清熱解毒治外感熱病,以及消食化積兩大類。

3.眼科90首

外用13首,大部分來自食品,少部分為重金屬

食療14首,大部分是肝臟,少部分是肉類,補充營養。

民間草藥3首,需要拌黑糖或食鹽。

其餘60首固有成方加減,大致可分為補益類(氣血或肝腎陰)、清熱解毒類祛風溼類各占1/3

4.外科60首

外用22首重金屬藥物比例比眼科高很多,可能有殺菌+清除腐肉的功效

食療12首,以清熱的豆類、水梨、菊花、蘿蔔為主,也有一些豬肉雞肉補充營養(生肌)

民間草藥5首

其餘21首固有成方加減,寒熱補瀉皆有

生物全息律理論/微針系統療法

讀者:朱志德

本篇文章是贾春生《微针系统疗法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這篇期刊論文的筆記和讀後心得

文章針對全息律/微針系統療法,提出了四大問題

1.名稱:無法完全概括

美国学者DALE提出了“微针系统”说,与以他认为的“巨针系统”(指经典的十四经穴系统,现流行的说法体针系统)相区别,是因其刺激部位有别于传统经穴,且偏于短针的应用而得名。然而後續的發展,有用長針的,也有不用針的。

以“全息”来命名,因其中多种疗法均以張穎清的“生物全息理论”为理论基础。但有些疗法的理论基础本质上则与生物全息理论无关,如头针的“大脑皮层投影”的理论,眼针的“五轮八廓学说”等。

除此之外還有反射區(常被用在耳穴、手掌、腳底的命名)

2.流派眾多:

人體每個部位都能夠發展出新的微針/全息律體系,而即便是同一部位,也會因為理論不同、繪製的治療區不同,而出現多種流派,頭皮針就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

3.理論眾多

多种微针系统疗法的产生,其依据主要有几个方面: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传统脏腑与八卦对应的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生理、神经体液假说、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脏腑经络理论的观点。

4.最佳適應症定位模糊

由於眾多微針/全息律體系存在,而且每個微針/全息律體系都號稱能夠治療全身問題,因此臨床上要優先選擇哪個部位、該部位要優先選擇哪個流派,才能達到最好的臨床效果,有待商榷。

針對以上四點問題,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1.各流派交流—這點我十分贊同,但是不強求

2.整合各流派,規範名稱、理論、治療區

這點我認為不可行,早有人做過了,爭議很大,例如頭皮針標準化方案,在該方案被通過之後,:舊流派反對被整合、且不斷有新流派持續發展,頭皮針的治療區並未統一。

3.找尋最佳適應症,可透過實證醫學

主要能夠分析的部分包括流派差異性、與其他療法合併使用、研究品質等等

以下我個人的觀點補充:

1.微針/全息律體系實際上是一群不同部位、不同理論的經外奇穴流派的總括,卻使用了同一個名詞,刻意強調相似性、忽略內部差異性

我認為實際使用時還是要分開來當作不同的針灸流派,詳細說明創始人是誰,哪一年的版本,部位在哪,治療區怎麼畫,用了甚麼理論等等。

都一樣的話就不會有十幾種頭皮針流派啦

2.微針/全息律體系可做為解釋「遠處治療」的新理論

與傳統上利用經絡理論解釋「遠處治療」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理論只是一種解釋療效的黑盒子模型,至於達成療效的實際機轉如何,其實並不清楚。

3.微針/全息律體系的蓬勃發展,可能是有利於臨床醫師擬定處方

視覺記憶(人形圖)vs聽覺記憶(針灸歌賦),直覺反射,減少思考時間,加快選穴速度,有異曲同工之妙。

4.微針/全息律體系經常會繪製人形圖

可以無限分割對應嗎?

可以任意角度旋轉嗎?

其實只是假設他們完全成立,其實有待逐點驗證。

5.微針/全息律體系應該是目前"演化潛力"最高的經外奇穴流派。

從部位、理論和圖形都都有"突變"的機會,產生新的流派

然而舊流派反對被整合、新流派持續發展,至於哪一派不會"滅絕"呢?臨床的"天擇"擺在那裡。



2024年9月4日 星期三

中醫居家醫療

 今年度開始參與中醫居家醫療服務,以下統整相關資訊給需要的民眾參考

1.請先諮詢居家個案管理師,評估狀況後(如巴氏量表等),確認符合資格後收案

2.收案後,個管師會將資料轉交給醫師,再由醫師與家屬聯繫,安排訪視時間。

(我目前負責週四上午,若該時段不方便,會再詢問其他方便的時段轉由其他醫師負責)

3.每週訪視一次,請先備好健保卡及費用

診察費+針灸費 200元整,有重大傷病卡者100元整

交通費另計:依來回計程車費資計算 (目前接過的患者約在200-500元之間)

藥物費另計:目前健保藥粉是50元,其餘自費藥物依照時價

4.由於藥物需要返院才能開立,若需拿藥有兩種方式

->待下次訪視時醫師一併帶來

->當天家屬到醫院找醫師拿領藥單,至中藥局領藥

5.居家醫療期間不能看中醫門診(若狀況好轉能出門,需先結案才能改看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