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朱志德
本篇文章是贾春生《微针系统疗法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這篇期刊論文的筆記和讀後心得
文章針對全息律/微針系統療法,提出了四大問題
1.名稱:無法完全概括
美国学者DALE提出了“微针系统”说,与以他认为的“巨针系统”(指经典的十四经穴系统,现流行的说法体针系统)相区别,是因其刺激部位有别于传统经穴,且偏于短针的应用而得名。然而後續的發展,有用長針的,也有不用針的。
以“全息”来命名,因其中多种疗法均以張穎清的“生物全息理论”为理论基础。但有些疗法的理论基础本质上则与生物全息理论无关,如头针的“大脑皮层投影”的理论,眼针的“五轮八廓学说”等。
除此之外還有反射區(常被用在耳穴、手掌、腳底的命名)
2.流派眾多:
人體每個部位都能夠發展出新的微針/全息律體系,而即便是同一部位,也會因為理論不同、繪製的治療區不同,而出現多種流派,頭皮針就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
3.理論眾多
多种微针系统疗法的产生,其依据主要有几个方面: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传统脏腑与八卦对应的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生理、神经体液假说、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脏腑经络理论的观点。
4.最佳適應症定位模糊
由於眾多微針/全息律體系存在,而且每個微針/全息律體系都號稱能夠治療全身問題,因此臨床上要優先選擇哪個部位、該部位要優先選擇哪個流派,才能達到最好的臨床效果,有待商榷。
針對以上四點問題,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1.各流派交流—這點我十分贊同,但是不強求
2.整合各流派,規範名稱、理論、治療區
這點我認為不可行,早有人做過了,爭議很大,例如頭皮針標準化方案,在該方案被通過之後,:舊流派反對被整合、且不斷有新流派持續發展,頭皮針的治療區並未統一。
3.找尋最佳適應症,可透過實證醫學
主要能夠分析的部分包括流派差異性、與其他療法合併使用、研究品質等等
以下我個人的觀點補充:
1.微針/全息律體系實際上是一群不同部位、不同理論的經外奇穴流派的總括,卻使用了同一個名詞,刻意強調相似性、忽略內部差異性。
我認為實際使用時還是要分開來當作不同的針灸流派,詳細說明創始人是誰,哪一年的版本,部位在哪,治療區怎麼畫,用了甚麼理論等等。
都一樣的話就不會有十幾種頭皮針流派啦
2.微針/全息律體系可做為解釋「遠處治療」的新理論
與傳統上利用經絡理論解釋「遠處治療」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理論只是一種解釋療效的黑盒子模型,至於達成療效的實際機轉如何,其實並不清楚。
3.微針/全息律體系的蓬勃發展,可能是有利於臨床醫師擬定處方
視覺記憶(人形圖)vs聽覺記憶(針灸歌賦),直覺反射,減少思考時間,加快選穴速度,有異曲同工之妙。
4.微針/全息律體系經常會繪製人形圖
可以無限分割對應嗎?
可以任意角度旋轉嗎?
其實只是假設他們完全成立,其實有待逐點驗證。
5.微針/全息律體系應該是目前"演化潛力"最高的經外奇穴流派。
從部位、理論和圖形都都有"突變"的機會,產生新的流派
然而舊流派反對被整合、新流派持續發展,至於哪一派不會"滅絕"呢?臨床的"天擇"擺在那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