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從易中天品三國看中華民國在台灣

<中共不可卒除,民國可否復興?>

諸葛亮 隆中對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强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旣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魯肅 榻上策
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所謂外來政權>

蜀漢不但是一非士族政權,而且是一個外來政權,這就不可能不與本土士族發生矛盾。劉備和諸葛亮都堅持荊州集團第一、東州集團第二,益州集團第三的組織路線,諸葛亮的接班人蔣琬、費禕、姜維,都不是益州人士,非但如此,蜀漢政權還想方設法從益州豪強士族身上搾取錢財,以支付龐大的軍費開支,又針對蜀中人士制定許多有針對性的法律,來鎮壓他們的反抗。政治上受排擠、經濟上受壓制,法律上受制裁,仕途上看不到希望,與蜀漢政權不但不是同路人,反倒可能是對立面,只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袖手旁觀,冷嘲熱諷。這時候,蜀漢政權的領導人再鞠躬盡瘁,都是沒有用的。

<本土化與恩庇侍從體制>

順勢而為的是孫權,這就是江東化,亦即"本土化"。東吳政權的主體,原本是以周瑜為代表的淮泗將領,和以張昭為代表的流亡北士。這些人都是外來力量,根基不牢,可以放心使用,但也因為如此,東吳就永遠是一個飄忽的政權,因此孫權只能江東化,也必須江東化。他毅然將一部分政權和兵權,交給了顧雍和陸遜,在孫權那裡做官的吳郡四大家族,更是數以千計,這樣一來,江東士族就和孫吳政權綑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為了保護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利益,江東士族也要捍衛孫吳政權。然而一切策略都是雙面刃,江東化雖然夯實了孫吳政權的基礎,卻也改變孫吳政權的性質,孫權對江東士族疑神疑鬼,魯王黨爭中,挨整的都是江東士族,臨終時指定的顧命大臣,都是流亡北士的後代,孫權是至死都不真正相信江東士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