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民國軍閥史~士官點將錄

作者:朱志德



民國軍閥三大派系:北洋、士官、舊軍

所謂士官系,指的是留學日本,從日本的陸軍士官學校(中級軍事學校)畢業的軍官,廣義的來說也可包括成城/振武學校(初級軍事學校)

早期只有少數浙江、湖北的學生到日本留學,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居然打贏了俄國,這給當時的中國知識分子一個想法:亞洲人士打得過歐洲人的,只要學習日本,軍事實力肯定也能突飛猛進,不但清政府派遣了官費學生,大批的學生更自費湧進日本。然而當時的日本已是革命黨大本營,於是這些留學生或多或少都沾染的一些革命思想。

當這批學生回國後,主要為南方各省督撫所重用,武漢第八鎮、南京第九鎮、福州第十鎮、成都第十七鎮、昆明第十九鎮、廣州第二十六鎮,都任用了大量士官派新軍。


1.北方新軍:張紹曾、吳祿貞、藍天蔚、蔣百里、閻錫山、張鳳翽

除了閻錫山發展成晉系之外,其他不是被北洋系剿滅,就是被北洋系收編

2.東南新軍:李烈鈞、柏文蔚、趙聲、許崇智

二次革命後,不是被北洋軍收編,就是到廣東投靠孫文的粵系

3.湖北新軍:黎元洪

二次革命時北洋軍假途滅虢,被北洋軍第二師打散收編

4.湖南新軍:趙恆惕、程潛

湘系首倡聯省自治,希望保境安民,但是不但內鬥厲害,還被迫多次捲入南北戰爭

5.廣東新軍:陳炯明、許崇智

在驅逐了雲南人龍濟光和廣西人陸榮廷後,孫文手下的這兩位大將為了該聯省自治還是武力統一,展開慘烈的內鬥,陳炯明先勝後敗,兩部合併,但因為地域觀念,逐漸分化成客家系(薛岳、張發奎)、廣肇系(陳銘樞、蔣光鼐)、欽廉系(陳濟棠、余漢謀),等到孫文聯俄容共後,又衍伸出不再有地域色彩的黃埔系(蔣中正、何應欽),北伐南昌兵變後,紅軍系(葉挺、賀龍、朱德)脫離黃埔系獨立

6.四川新軍:尹昌衡、劉存厚、熊克武

自相殘殺最厲害的新軍,誰出頭就被其他人圍毆,戰敗了就勾結外省軍閥殺回,橫徵暴斂、大種鴉片,直到抗日戰爭前夕才"統一全省",口口聲聲說最愛四川、號召本省人團結起來對抗外省人,反而是四川的最大禍害

7.雲南新軍:蔡鍔、唐繼堯、顧品珍

護國戰爭後擴張,一度稱霸西南八省,但在各省的抵制和自身的內鬥下,終究縮回原形

8.一開始就投身北洋系的士官派新軍:孫傳芳、周蔭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