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劉知幾 史通
價值、全文
杜佑 通典
價值、全文
鄭樵 通志 校讎略(比較偏目錄學)
價值、全文
馬端臨 文獻通考
價值、全文
章學誠 文史通義 校讎通義(比較偏目錄學)
文史通義、文史通義全文
文史通義、校讎通義
<科學派史學~史料考證>
梁啟超 新史學 中國歷史研究法(正補編)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混亂博物館》~唱片发明前的唱片(自動樂器)
閱聽人: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影片,來自《混亂博物館》,講述者為劉大可。在愛迪生發明留聲機開啟黑膠唱片產業前,早有各式各樣的自動樂器來記錄和演奏音樂了,有的使用滾筒,有的使用金屬盤,有的使用打孔紙帶,這些精巧的設備不僅為後續的音樂產業提供靈感和先行技術,也開啟了後來的電腦時代,畢竟最早的程式也是用打孔紙帶寫的。
對這些自動樂器的演奏方式感興趣的話,推薦大家到奇美博物館一探究竟。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混亂博物館》~動畫與電影的區別
閱聽人:朱志德
本次要推薦的影片,來自《混亂博物館》,講述者為劉大可。
動畫animation和電影movie的差別在哪裡?
動畫是畫出來的嗎?企鵝家族這種定格動畫顯然不是
電影是拍出來的嗎?阿凡達的動態捕捉似乎不是
兩種類型都使用了各種技術,以刺激人的視覺暫留。
目前的定義,動畫是以"實景紀錄以外"的方法,"創造"運動的影像。
換句話說,物體有在實際空間活動並被完整記錄下來,就是電影,動態捕捉和皮影戲都是如此。
物體沒有在實體空間活動,而是一個個單獨的靜態畫面被拼接在一起,看起來在動,實際上是憑空創造的,那就是動畫。因此拍攝好幾張人在跳躍的照片串在一起,看起來像在空中飛行,仍屬於定格動畫而非電影。
更多詳細的例子,請點開影片看看。
Labels:
文明之網~漫畫動畫電影史
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中醫文獻學~養生
中醫養生相關文獻定義
養生又稱攝生,以改善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為目的的理論與方法。包括怡精神、調飲食、慎起居、適勞逸等基本觀點,運動、推拿、氣功、藥物、針灸等手段。凡與上述內容有關,均可稱為養生類文獻。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相關專著約有900多種,還有許多資料散見方書、綜合性醫書和儒釋道相關著作中。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劉安 淮南枕中記
魏伯陽 參同契正文
嵇康 養生論
葛洪 抱朴子
陶弘景 養性延命錄
六妙法門
天隱子
養生辨疑訣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達摩洗髓易筋經
兩宋金元
養生又稱攝生,以改善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為目的的理論與方法。包括怡精神、調飲食、慎起居、適勞逸等基本觀點,運動、推拿、氣功、藥物、針灸等手段。凡與上述內容有關,均可稱為養生類文獻。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相關專著約有900多種,還有許多資料散見方書、綜合性醫書和儒釋道相關著作中。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劉安 淮南枕中記
魏伯陽 參同契正文
嵇康 養生論
葛洪 抱朴子
陶弘景 養性延命錄
六妙法門
天隱子
養生辨疑訣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達摩洗髓易筋經
兩宋金元
清朝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中醫文獻學~叢書、目錄
定義
叢書
目錄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兩宋金元
<叢書>
叢書
目錄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兩宋金元
<叢書>
杜思敬 濟生拔粹
<目錄>
明朝
<叢書>
<目錄>
明朝
<叢書>
王肯堂 古今醫統正脈全書
<目錄>
殷仲春 醫藏目錄
李濂 醫書目四卷
清朝
<叢書>
<目錄>
殷仲春 醫藏目錄
李濂 醫書目四卷
清朝
<叢書>
馮兆張 馮氏錦囊秘錄
程文培 六醴齋醫書十種
周學海 周氏醫學全書
<目錄>
凌奐 醫學薪傳
曹禾 醫學讀書志
丁福保 歷代醫學書目
共和國
<叢書>
<目錄>
凌奐 醫學薪傳
曹禾 醫學讀書志
丁福保 歷代醫學書目
共和國
<叢書>
裘慶元 三三醫書 珍本醫書集成
惲鐵樵 藥盦醫學叢書
陳存仁 皇漢醫學叢書
曹炳章 中國醫學大成
中國珍本叢書(影印) 1983
中國古籍整理叢書(排印)1984
歷代中醫珍本集成(影印)1990
<目錄>
沈仲圭 國醫學界參考書目
曹炳章 歷代醫學書目考
曹炳章 中國醫學大成
岡西為人 宋以前醫籍考
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黑田源次 岡西為人 中國醫學書目
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
沈仲圭 國醫學界參考書目
曹炳章 歷代醫學書目考
曹炳章 中國醫學大成
岡西為人 宋以前醫籍考
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黑田源次 岡西為人 中國醫學書目
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綜合性醫著
中醫綜合性醫著定義
既有理論方面的論述或整理,又有臨床各科疾病治療方針的醫學著作,稱為綜合性醫著。嚴格來說,唐宋以前的方書也算是綜合性醫著,然而還是以金元四大家、明代溫補學派為代表性。清代文獻考據學興起,整理的綜合性醫著亦頗多。只是這種著作等身、內容豐富的大部頭書籍,臨床要完整學習、迅速運用多有不便,大多查閱為主,或摘錄重點使用。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素問 靈樞 難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 諸病源候論
肘後備急方 備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外臺秘要方
兩宋金元
既有理論方面的論述或整理,又有臨床各科疾病治療方針的醫學著作,稱為綜合性醫著。嚴格來說,唐宋以前的方書也算是綜合性醫著,然而還是以金元四大家、明代溫補學派為代表性。清代文獻考據學興起,整理的綜合性醫著亦頗多。只是這種著作等身、內容豐富的大部頭書籍,臨床要完整學習、迅速運用多有不便,大多查閱為主,或摘錄重點使用。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素問 靈樞 難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 諸病源候論
肘後備急方 備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外臺秘要方
兩宋金元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醫案醫話
中醫醫案醫話定義
醫案為診察治療的實踐紀錄,反映醫師的診治能力與成效實證,而醫話為不拘體裁的隨筆議論,反映醫師的臨床思路與學習心得,然而這體例內容截然不同的兩種文獻,常常在寫作上合而為一,相互映證。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中共建政前的醫案專著約有600餘種,其中民國約400種,清代約200種,明代約30種,兩宋金元時期大多散見於綜合性醫書中,唐以前則散見於方書中。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傷寒論 金匱要略
兩宋金元
許叔微 傷寒九十論
清朝
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余震 古今醫案按
吳金壽 三家醫案合刻
柳寶詒 柳寶詒醫案 柳選四家醫案 (尤在涇《靜香樓醫案》、曹仁伯《繼志堂醫案》、王旭高《環溪草堂醫案》、張仲華《愛廬醫案》)
喻昌 寓意草
葉桂 未刻本葉氏醫案 臨證指南醫案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葉天士醫案精華
徐大椿 洄溪醫案 慎疾芻言 醫學源流論
薛雪 掃葉莊醫案
陳念祖 南雅堂醫案
程文圃 程杏軒醫案
吳鞠通 吳鞠通醫案
醫案為診察治療的實踐紀錄,反映醫師的診治能力與成效實證,而醫話為不拘體裁的隨筆議論,反映醫師的臨床思路與學習心得,然而這體例內容截然不同的兩種文獻,常常在寫作上合而為一,相互映證。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中共建政前的醫案專著約有600餘種,其中民國約400種,清代約200種,明代約30種,兩宋金元時期大多散見於綜合性醫書中,唐以前則散見於方書中。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傷寒論 金匱要略
兩宋金元
許叔微 傷寒九十論
秦昌遇 醫驗大成
周之幹 周慎齋醫案
程從周 程茂先醫案
聶久吾 奇效醫述
易大艮 易氏醫案
盧復 芷園臆草存案
程倉 程原仲醫案
施沛 雲起堂診籍
胡慎柔 慎柔醫案
清朝
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余震 古今醫案按
吳金壽 三家醫案合刻
柳寶詒 柳寶詒醫案 柳選四家醫案 (尤在涇《靜香樓醫案》、曹仁伯《繼志堂醫案》、王旭高《環溪草堂醫案》、張仲華《愛廬醫案》)
喻昌 寓意草
葉桂 未刻本葉氏醫案 臨證指南醫案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葉天士醫案精華
徐大椿 洄溪醫案 慎疾芻言 醫學源流論
薛雪 掃葉莊醫案
陳念祖 南雅堂醫案
程文圃 程杏軒醫案
吳鞠通 吳鞠通醫案
王士雄 王孟英醫案
呂留良 東庄醫案
高鼓峰 四明醫案
鄭重光 素圃醫案
齊秉慧 齊氏醫案
孔繼炎 孔氏醫案
方略 尚友堂醫案
顧金壽 吳門治驗錄
李冠仙 仿寓意草
吳渭泉 臨證醫案筆記
徐錦 新太平軒醫案
謝映廬.謝甘澍 謝映廬醫案.甘澍一得集
王之政 王九峰醫案
蔣寶素 問齋醫案
趙海仙 壽石軒醫案
張千里 張千里醫案
費伯雄 孟河費氏醫案
馬培之 孟河馬培之醫案
陳蓮舫 陳蓮舫醫案
曹滄洲曹滄洲醫案
張聿青 張聿青醫案
邵蘭蓀 邵蘭蓀醫案
余聽鴻 診余集
心禪僧 一得集
共和國
徐衡之.姚若琴 宋元明清名醫類案
陸淵雷 清代名醫醫案大全
秦伯未 清代名醫醫話精華
何廉臣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顧金壽 吳門治驗錄
李冠仙 仿寓意草
吳渭泉 臨證醫案筆記
徐錦 新太平軒醫案
謝映廬.謝甘澍 謝映廬醫案.甘澍一得集
王之政 王九峰醫案
蔣寶素 問齋醫案
趙海仙 壽石軒醫案
張千里 張千里醫案
費伯雄 孟河費氏醫案
馬培之 孟河馬培之醫案
陳蓮舫 陳蓮舫醫案
曹滄洲曹滄洲醫案
張聿青 張聿青醫案
邵蘭蓀 邵蘭蓀醫案
余聽鴻 診余集
心禪僧 一得集
共和國
徐衡之.姚若琴 宋元明清名醫類案
陸淵雷 清代名醫醫案大全
秦伯未 清代名醫醫話精華
何廉臣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董建華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中醫文獻學~針灸
中醫針灸書籍定義
針灸為中醫以經絡穴道理論為體系,所獨創以針刺與艾灸為手段的特殊療法。據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中共建政前中醫針灸科典籍約440種,也有不少散見於綜合性醫書。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綜合性醫著>
素問
靈樞
難經
千金要方29.30針灸卷
千金翼方26.27.28針灸卷
外台秘要方 明堂卷
<針灸專著>
黃帝明堂經 ~黃龍祥輯佚校勘本
黃帝蝦蟆經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
甄權:甄權針經
清朝
針灸為中醫以經絡穴道理論為體系,所獨創以針刺與艾灸為手段的特殊療法。據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中共建政前中醫針灸科典籍約440種,也有不少散見於綜合性醫書。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綜合性醫著>
素問
靈樞
難經
千金要方29.30針灸卷
千金翼方26.27.28針灸卷
外台秘要方 明堂卷
<針灸專著>
黃帝明堂經 ~黃龍祥輯佚校勘本
黃帝蝦蟆經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
甄權:甄權針經
兩宋金元
<綜合性醫著>
太平聖惠方 99卷針經 100卷明堂
聖濟總錄
<海外醫著>
丹波康賴:醫心方
<針灸專著>
<綜合性醫著>
太平聖惠方 99卷針經 100卷明堂
聖濟總錄
<海外醫著>
丹波康賴:醫心方
<針灸專著>
佚名:素問亡篇刺法論
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王執中:針灸資生經
佚名:西方子明堂灸經
<循經考穴>
滑壽:十四經發揮
<臨床手冊>
竇桂芳:針灸四書 (黃帝明堂灸經 子午流注針經 針經指南 炙膏肓腧穴法)
杜思敬:濟生拔粹 (針經節要 洁古云岐针法 针经摘英 )
王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佚名:竇太師針經
佚名:針灸問答<明抄本針灸集成>
明朝
王執中:針灸資生經
佚名:西方子明堂灸經
<循經考穴>
滑壽:十四經發揮
<臨床手冊>
竇桂芳:針灸四書 (黃帝明堂灸經 子午流注針經 針經指南 炙膏肓腧穴法)
杜思敬:濟生拔粹 (針經節要 洁古云岐针法 针经摘英 )
王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佚名:竇太師針經
佚名:針灸問答<明抄本針灸集成>
明朝
奇效良方
劉純:醫經小學
吉田宗恂:重編醫經小學
劉瑾:神應經
徐鳳:針灸大全(又名針灸捷要/徐氏針灸)
佚名:針灸捷徑
楊珣:針灸集書
汪機:針灸問對
高武:針灸節要 針灸聚英
李梴:醫學入門
楊繼洲:玄機秘要
靳賢:針灸大成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
許浚:東醫寶鑒
吳崑:針方六集
張介賓:類經圖翼
許任:針灸經驗方
劉純:醫經小學
吉田宗恂:重編醫經小學
劉瑾:神應經
徐鳳:針灸大全(又名針灸捷要/徐氏針灸)
佚名:針灸捷徑
楊珣:針灸集書
汪機:針灸問對
高武:針灸節要 針灸聚英
李梴:醫學入門
楊繼洲:玄機秘要
靳賢:針灸大成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
許浚:東醫寶鑒
吳崑:針方六集
張介賓:類經圖翼
許任:針灸經驗方
清朝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五官科
中醫五官科書籍定義
中醫五官科文獻是以中醫理論治療五官疾病的書籍,大多散於綜合性醫著與方書中,眼科分化最早,於南北朝即有專門方書問世,口齒病於唐代出現專著,咽喉則於明代,耳病與鼻病直到中共建政後才開始整理專書。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諸病源侯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
兩宋金元
中醫五官科文獻是以中醫理論治療五官疾病的書籍,大多散於綜合性醫著與方書中,眼科分化最早,於南北朝即有專門方書問世,口齒病於唐代出現專著,咽喉則於明代,耳病與鼻病直到中共建政後才開始整理專書。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諸病源侯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
兩宋金元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外科
中醫外科書籍定義
兩宋金元
明朝
清朝
共和國
中醫外科文獻是以中醫理論治療生於體表、肉眼可見疾病的書籍,古稱瘍科,包括癰疽疔癤等皮膚疾病、癭瘤痔漏等外科疾病。唐以前大多與骨傷科並書,或散於綜合性醫著與方書中,現存最早的外科專著為龔慶宣的劉涓子鬼遺方。據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現存中醫外科典籍約440種。
兩宋金元
明朝
清朝
共和國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骨傷科
中醫骨傷科書籍定義
中醫骨傷科文獻是以中醫理論治療骨傷科疾病的書籍,古稱正骨科,唐以前大多與外科並書,或散於綜合性醫著與方書中,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為藺道人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據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現存中醫骨傷科典籍約180種。
兩宋金元
王承業 接骨入<骨介>全書
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金瘡門 折傷門
醫學發明(復原活血湯)
李仲南 永類鈐方~風損傷門
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正骨兼金鏃科
明朝
清朝
共和國
人民衛生/知音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推拿學
少林真傳傷科秘方
金瘡跌打接骨藥性秘書
中醫骨傷科文獻是以中醫理論治療骨傷科疾病的書籍,古稱正骨科,唐以前大多與外科並書,或散於綜合性醫著與方書中,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為藺道人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據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現存中醫骨傷科典籍約180種。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藺道人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兩宋金元
王承業 接骨入<骨介>全書
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金瘡門 折傷門
醫學發明(復原活血湯)
李仲南 永類鈐方~風損傷門
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正骨兼金鏃科
明朝
清朝
共和國
人民衛生/知音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推拿學
少林真傳傷科秘方
金瘡跌打接骨藥性秘書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兒科
中醫兒科書籍定義
中醫兒科文獻是以中醫理論治療兒科疾病的書籍,唐以前大多散於綜合性醫著與方書中,現存最早的兒科專著為作者不明的顱顖經。據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現存中醫兒科典籍約1000種。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佚名 顱顖經
兩宋金元
錢乙 小兒藥證直訣
董汲 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劉昉 幼幼新書
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陳文中 小兒痘疹方論 小兒病源方論
曾世榮 活幼心書
明朝
徐用宣 袖珍小兒方
寇平 全幼心鑑
魯伯嗣 嬰童百問
劉錫 活幼便覽
蔡維藩 小兒痘診金方論
薛鎧 保嬰撮要
王鑾 幼科類萃
萬全 幼科發揮 育嬰家秘
四明陳氏 小兒按摩經 小兒推拿秘訣
王肯堂 幼科證治準繩
聶尚恆 活幼心法
吳元溟 兒科方要
秦昌遇 幼科折衷
清朝
周震 幼科指南
夏禹鑄 幼科鐵鏡
吳謙 醫宗金鑑 幼科心法要訣
陳飛霞 幼幼集成
沈金鰲 幼科釋謎
共和國
人民衛生/知音 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文獻是以中醫理論治療兒科疾病的書籍,唐以前大多散於綜合性醫著與方書中,現存最早的兒科專著為作者不明的顱顖經。據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現存中醫兒科典籍約1000種。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佚名 顱顖經
兩宋金元
錢乙 小兒藥證直訣
董汲 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劉昉 幼幼新書
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陳文中 小兒痘疹方論 小兒病源方論
曾世榮 活幼心書
明朝
徐用宣 袖珍小兒方
寇平 全幼心鑑
魯伯嗣 嬰童百問
劉錫 活幼便覽
蔡維藩 小兒痘診金方論
薛鎧 保嬰撮要
王鑾 幼科類萃
萬全 幼科發揮 育嬰家秘
四明陳氏 小兒按摩經 小兒推拿秘訣
王肯堂 幼科證治準繩
聶尚恆 活幼心法
吳元溟 兒科方要
秦昌遇 幼科折衷
清朝
周震 幼科指南
夏禹鑄 幼科鐵鏡
吳謙 醫宗金鑑 幼科心法要訣
陳飛霞 幼幼集成
沈金鰲 幼科釋謎
共和國
人民衛生/知音 中醫兒科學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婦科
中醫婦科書籍定義
中醫婦科文獻是以中醫理論治療婦科疾病的書籍,唐以前大多散於綜合性醫著與方書中,現存最早的婦科專著為咎殷的產寶。據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現存中醫婦科典籍約400種。
兩宋金元
明朝
共和國
中醫婦科文獻是以中醫理論治療婦科疾病的書籍,唐以前大多散於綜合性醫著與方書中,現存最早的婦科專著為咎殷的產寶。據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現存中醫婦科典籍約400種。
兩宋金元
明朝
共和國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內科
中醫內科書籍定義
兩宋金元
明朝
清朝
共和國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素問 靈樞 難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 諸病源候論
肘後備急方 備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外臺秘要方
兩宋金元
明朝
清朝
共和國
- <通論>
- 人民衛生/知音 中醫內科學
- <專論>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溫病
溫病書籍定義
兩宋金元
佚名 素問亡篇 刺法論 本病論
龐安時 傷寒總論 第4.5.6卷
朱肱 傷寒類證活人書 第6卷
劉完素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傷寒直格
王履 醫經溯洄集~張仲景傷寒立法考
明朝
人民衛生/知音 溫病學
趙紹琴 溫病縱橫
金壽山 溫病釋要
謝路 溫病闡微
沈鳳閣 溫病的理論與臨床
吳銀根 中醫外感熱病學
施仁潮 溫病貫珠集
李瑞 溫病精要
戴福春 溫病學探究
張奇文 溫熱病證治精華
盛增秀 溫病名著精華
隋唐五代以前醫籍
<引錄醫籍>
<出土醫籍>
<存世醫籍>
素問 熱論 刺熱論 評熱病篇 六元正紀大論 金匱真言論 生氣通天論 玉版論要篇
靈樞 熱病 論疾診尺
難經 五十八難
靈樞 熱病 論疾診尺
難經 五十八難
傷寒論
肘後備急方
諸病源候論 第9.10卷 溫病諸候
肘後備急方
諸病源候論 第9.10卷 溫病諸候
備急千金要方 第9.10卷
千金翼方 第9.10卷
外臺秘要方 卷3天行 卷4溫病
千金翼方 第9.10卷
外臺秘要方 卷3天行 卷4溫病
佚名 素問亡篇 刺法論 本病論
龐安時 傷寒總論 第4.5.6卷
朱肱 傷寒類證活人書 第6卷
劉完素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傷寒直格
王履 醫經溯洄集~張仲景傷寒立法考
明朝
- 清朝
- 戴天章:廣溫疫論
- 柳寶誼:溫熱逢源
- 葉天士:溫熱論(周氏) *** 溫熱論(華本) ****
- 吳鞠通:溫病條辨 溫病條辨_1
- 王孟英: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溫熱經緯(包括葉天士 溫熱論 三時伏氣外感篇、陳平伯外感溫病篇、薛生白 濕熱病篇、余霖 疫疹一得)
- 雷豐:時病論
- 何廉臣:重訂廣溫熱論
- 郭士遂:痧脹玉衡
- 楊栗山:傷寒瘟疫條辨
- 鄭重光:溫疫論補注
- 劉奎:松峰說疫、瘟疫論類編
- 葉霖: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 周揚俊:溫熱暑疫全書
- 董廢翁:西塘感證
- 周奎:溫證指歸
- 吳金壽:溫熱贅言
- 王學淵:暑證指南
人民衛生/知音 溫病學
趙紹琴 溫病縱橫
金壽山 溫病釋要
謝路 溫病闡微
沈鳳閣 溫病的理論與臨床
吳銀根 中醫外感熱病學
施仁潮 溫病貫珠集
李瑞 溫病精要
戴福春 溫病學探究
張奇文 溫熱病證治精華
盛增秀 溫病名著精華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傷寒金匱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方書
方書定義
方書是記載方劑為主的中醫學著作,此類為中醫文獻中數量最龐大的一部分,依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民國前約1100餘種,近現代約1400餘種。分類上包括綜合類、專科類、方論、方歌、單方驗方等。
兩宋金元
清朝
種福堂公選良方
吳儀洛 成方切用
陳修園 時方妙用
共和國
人民衛生/知音 方劑學
方書是記載方劑為主的中醫學著作,此類為中醫文獻中數量最龐大的一部分,依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民國前約1100餘種,近現代約1400餘種。分類上包括綜合類、專科類、方論、方歌、單方驗方等。
兩宋金元
- 太平聖惠方
- 博濟方
- 蘇沈良方
- 史載之方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聖濟總錄
- 雞峰普濟方
- 普濟本事方
- 洪氏集驗方
- 楊氏家藏方
- 千金寶要
- 全生指迷方
- 婦人大全良方
- 仁齋直指方論
- 嚴氏濟生方
- 瑞竹堂經驗方
- 御藥院方
- 世醫得效方
- 是齋百一選方
- 傳信適用方
- 活人事證方後集
-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 嶺南衛生方
- 絳雪丹書
清朝
種福堂公選良方
吳儀洛 成方切用
陳修園 時方妙用
- 十劑表
- 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
- 古方匯精
- 喻選古方試驗
- 醫論拾遺
- 不知醫必要
- 醫通祖方
- 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
- 醫方絜度
- 儒醫心鏡
- 藥治通義
- 方劑辭典
- 類聚方
- 救急選方
- 家塾方與方極
- 醫略抄
- 古方分量考
- 不謝方一卷
- 歷驗再壽編
- 和緩遺風
- 靈藥秘方
- 行軍方便便方
- 重訂痧疫指迷
- 金氏門診方案
- 救生集
- 秘方集驗
- 醫方簡義
人民衛生/知音 方劑學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中醫文獻學~本草
本草定義
本草是指在中醫理論下應用的藥物。若將成分加以提純,能否再視為中藥有待商榷。本草並非中國的傳統藥物,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
本草並非純天然的生藥,也有加工過的產品。
本草雖然植物、動物、礦物皆有,但以草類為大宗,故傳統上概稱本草。
近代現代醫學傳入後,為與西藥、生藥區別,現代教科書改稱為中藥。
現存本草類典籍約有700餘種
- 兩宋金元
明朝
- 神農本草經疏
- 本草蒙筌 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 滇南本草 公元1396年至公元1476年
- 本草品彙精要 公元1505年
- 本草綱目 公元1578年
- 本草乘雅半偈
- 本草徵要
- 本草易讀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藥鑑 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 本草正
- 本草通玄
- 本草彙言
清朝
- 本草備要
- 本草備要_條列版
- 要藥分劑
- 本草新編
- 本經逢原
- 本經逢原_1
- 本草經解
- 本草從新
- 神農本草經讀
- 神農本草經讀_條列版
-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
- 本草綱目拾遺
- 本草崇原
- 本草求真
- 本草求真_1
- 本草述鉤元
- 本草思辨錄 ****
- 本草綱目別名錄
- 本草撮要
- 本草問答
- 本草擇要綱目
- 得配本草
- 本草害利
- 本草分經
- 藥性切用
- 藥論
- 本草正義
- 長沙藥解
- 王楸藥解
- 本經疏證 ***
共和國
中華本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台灣中藥典
人民衛生/知音 中藥學
Labels:
專題蒐藏~中醫文獻學筆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