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地質年代~侏儸紀

侏羅紀(Jurassic,符號J)

年代:199.6–145.5百萬年前
大氣圈:O2為現代的130%,CO2為現代7倍,溫度高於現代3度
水圈: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
板塊活動:侏羅紀晚期勞倫大陸與岡瓦那大陸分裂,物種開始南北分化。內華達造山運動。

生物圈:

造礁生物~
底棲生物~
游泳生物~軟體動物中,齒菊石類滅絕,由菊石目取代,又可細分成分別為菊石亞目、勾菊石亞目、葉菊石亞目及弛菊石亞目;外殼退化但泳速更快的箭石類開始出現。軟骨魚的鯊魚仍是典型的大型掠食者,現生鯊魚出現,輻鰭魚逐漸接近現生物種,體型較小。兩棲類的離片錐類於三疊紀末大滅絕,僅存在於南方岡瓦那大陸。現生兩棲類的祖先滑體亞綱出現。海龜開始出現。中鱷類演化出純海生的海鱷類群。魚龍體型變得更大、更流線型。四肢帶蹼的海龍、幻龍已滅絕,取而代之的四肢為鰭狀的長頸蛇頸龍類和短頸上龍類,又以上龍類為當時的頂級掠食者。
陸生植物~由蕨類森林往松柏類森林過渡,寒冷乾燥地區以松柏類和銀杏類為主,溫熱潮濕地區以蕨類和蘇鐵類為主。極度乾燥地帶出現買麻藤、百歲蘭和麻黃等新的裸子植物。
陸生動物~
小型植食性動物以鳥臀類為代表,包括稜背龍類、熱河龍類、彎龍類。另演化出帶骨板和尖刺的劍龍類。大型植食性動物以蜥腳類為代表,先後經歷了近蜥龍類、沉重龍類(如火山齒龍)、真蜥腳類(鯨龍、馬門溪龍、巴塔哥尼亞龍等)、新蜥腳類,體型逐漸變大,頸部和尾部變長,趾爪逐漸退化,腳從掌形往圓柱形發展。新蜥腳類又分化成取食低矮植物的梁龍超科(梁龍、迷惑龍、叉龍、雷巴齊斯龍等等)和取食樹梢嫩葉的大鼻龍類(圓頂龍、腕龍、盤足龍等)。
小型肉食動物早期為虛形龍類,晚期為空骨龍類(嗜鳥龍、美頷龍),空骨龍類帶有羽毛,演化出了樹棲型的擅攀鳥龍和蜥鳥亞綱。大型肉食動物包括角鼻龍類、斑龍類和異特龍類等獸腳類恐龍。
喙頭鱷於侏儸紀滅絕,原鱷類持續存在,侏儸紀早期演化出中鱷類(諾托鱷、西貝鱷、海鱷等),中期演化出新鱷類(大頭鱷、森林鱷、帝鱷等)
飛翔動物~長尾有牙齒的喙嘴翼龍類仍為主要物種,短尾無牙齒的翼手龍類開始出現,另增加蜥鳥亞綱。會飛行的昆蟲仍在,體型逐漸變小,昆蟲演化出鱗翅目。

大滅絕事件:托阿爾階滅絕事件,海水缺氧,導致菊石數量種類減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