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現代藝術演化路線之一:刪繁就減


當攝影技術出來了,畫得"像"是否還有必要?
換個方向,在不斷簡化的過程中,是否還能讓觀眾辨識出主題?
簡化到最後會剩甚麼呢?


於是形狀被簡化了,只剩下圓形、正方、三角
於是顏色被簡化了,只剩下紅、黃、藍、黑、白
於是線條被簡化了,不再有粗細長短,角度往平行垂直邁進
於是透視被打破了,從傳統的單點透視,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散點透視,立體派的多視角降維打擊,最後完全成為至上主義和新造型主義的抽象平面

最後連畫筆和雕刻刀也不用了,拿個小便斗、拿個磚頭,不加修飾,就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陰陽轉化、緣起性空,善哉善哉。


Edouard Manet - Berthe Morisot With a Bouquet of Violets - Google Art Project.jpg
馬奈 戴著紫羅蘭的貝絲·莫莉索 1872 (印象派)




相關圖片
秀拉 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 1884(後印象派)

「布道後的幻影」的圖片搜尋結果
高更 布道後的幻影 1888(後印象派)

相關圖片
塞尚 大浴女圖 1905 (後印象派)

「亞維儂少女」的圖片搜尋結果
畢卡索 亞維儂的少女 1907(立體派)

相關圖片
布拉克 小提琴與調色盤 1909(立體派)

「薄丘尼 告別」的圖片搜尋結果
薄丘尼 告別 1911 (未來主義)

相關圖片
馬列維奇 至上主義 1915(至上主義)

塔特林 邊角的反浮雕 1915(構成主義)


杜象 噴泉 1917(現成物)

蒙德里安 構成C紅黃藍 1935(新造型主義)

「羅斯科 白與紅上」的圖片搜尋結果
羅斯科 白與紅上藍紫黑橘黃 1949 (色域畫派)

馮塔那 空間觀念 1960(空間主義)

「賈德 無題」的圖片搜尋結果
賈德 無題 1972 (極簡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